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内外热门讨论的话题。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和之后发生的欧洲债务危机,国际上对于现行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的诉求日渐强烈。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开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机遇。目前,人民币已经被运用在一部分的跨境贸易中,同时在新加坡和英国等地成立了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然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仍然任重而道远。在官方的全球外汇储备中,一种货币的占比是衡量该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目前主要有四种国际储备货币,分别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本篇论文首先阐述了这四种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以及曾经是重要储备货币之一的马克的历史发展过程。之后,我讨论了国际储备货币的概念及职能。最后,我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国际储备货币份额与一国的整体经济状况,金融市场发展以及该国货币币值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文结果对于人民币的指导意义是基于在不久的将来人民币会实现可自由兑换并且开放资本账户的预期。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一国以该国GDP世界占比为衡量尺度的总体经济水平对该国发行的国际储备货币占官方国际储备的份额有显著影响。第二,本文选取的衡量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指标是一国股票市场成交额占该国GDP的比重,而它与国际储备货币的份额关系并不显著。第三,本文选取的衡量币值稳定性的指标是该国的GDP平减指数,结果显示它对国际储备份额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考虑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时没有将债券市场的发展考虑进去。第二,在选取货币变量时没有将欧元纳入其中。第三,本文单方面研究了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情况。如果做一个与其它未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货币之间的比较研究可能会得出更好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