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城市发展的织补策略研究——以西安市旧区更新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l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在发展中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很多城市对旧城区采取的都是大规模更新的方式,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大规模的更新活动会彻底割断城市空间以及生活的文化传承性、地域性等特征,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旧区在改造完成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造和完成。旧区的现状是由城市系统中各元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多样统一的整体,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生活以及城市历史的缩写,是特定人群生活方式的表达。因此我们在旧区更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认清城市本身所具有的多样性特征,尊重历史传统,尊重人们的活动,总结创造出有助于增强城市活力以维护悠久历史传统的旧区更新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本课题提出以织补城市为主题的城市旧区更新策略,以尊重城市既有格局为基础,以延续城市居民熟悉的生活环境为目标,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优化,城市空间肌理的梳理,城市形态的整合,对旧区进行更新,创造富有活力、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文化特色、充满情趣、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环境。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的分析与总结,指出当前国内旧区更新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织补的内容和一套系统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目标、要素、原则等,并以西安为研究对象,在前面建立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安市顺城巷(广仁寺--小北门段)和都城隍庙片区的织补设计,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织补的运用。
其他文献
寒地办公建筑作为寒地城市系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主要场所,能否积极回应和解决寒地地域环境所产生特定问题、创造适宜人们工作生活的舒适场所,在当前愈加强调建筑生态与地域视
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入门教学,“建筑设计基础”是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目前,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概论”和“建筑设计基础”(2000年之前称“建筑设计初步”)两门子课程。前者帮助学生
在过去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办学实力、办学规模和办学空间上普遍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因此,在国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建筑密度的逐渐增大,导致城市中心区的风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城郊的新鲜空气被建筑物、植被遮挡,难以进入到城市内部空间,从而引起城市热岛、
1898年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文化随之传入东北地区,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东正教,东正教的传播又伴随着大量东正教堂的修建。因而,东正教堂成为中东铁路建筑文化璀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临的居民住房问题非常严峻。虽然我国的住宅市场化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商品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但是与此同时城市中的弱势
本论文研究的文物建筑外饰面的种类主要有抹灰、面砖和灰塑。抹灰类占大多数并且出现最早。我国陶瓷产生于古代,20世纪初用于建筑外饰面装饰。研究对象中带有灰塑的文物建筑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质量往往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寒地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更是对城市特色的塑造与竞争力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
本文以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结构为研究对象,将历史典籍文献、考古发掘资料、现代研究论着、现况调查与匠师访谈资料作结合,就歇山顶的源起与分怖、中国歇山殿堂建筑的大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