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沟通工具。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中国对外语尤其是英语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迫切希望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并能够用英语与外界直接交流、互通信息以及从事商贸洽谈活动。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界关注并研究已久但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E.A.Schegloff(1977)是最早提出“修正”概念的人,他指出自我修正时最为普遍的修正类型,且在会话过程中自我修正优先被使用。随后自我修正逐渐成为话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十年,自我修正策略研究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自我修正是口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口语的主要特征之一。对自我修正的研究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口语的性质。许多研究者认为自我修正是产生可理解性言语产出的重要工具,是体现语言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志。国外自我修正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仍不多,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一些国内学者开始对自我修正产生兴趣。但他们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证研究比较少,范围比较小,研究对象仅局限于大学生,而且很多研究都忽视了产生自我修正的心理机制,并且没有考虑隐性修正。总之,自我修正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研究。本文在现有自我修正理论的基础上,选用高中英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修正策略意识的问卷调查,让其复述故事并对他们进行课堂观察,研究高中生口语自我修正的特点,高低水平者使用自我修正中的差异,以及修正内容。本文的结论为:首先,高中生存在自我修正行为,且自我修正的频率较高,其中语言错误修正所占的比例最高,不同信息修正和恰当性修正所占比例较少。其次,语言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自我修正策略意识上存在着差别,并直接影响自我修正行为,这种差异体现在自我修正策略的使用频率、修正的内容及结构上。鉴于以上结论,作者提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口语中的自我修正现象,同时给出对英语教师的四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