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然而,对于在进展期胃癌手术中应用腹腔镜国内外学者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手术创伤大小、对机体炎症反应、应激反应、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腹腔镜技术的可行性。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50例,按照患者的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82例行腹腔镜辅助手术,68例行开腹手术,严格按照排除标准剔除病例,最终腔镜组入选40例,开腹组入选40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检测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血清IL-6、TNF-α、CRP、HO-1、WBC、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DBIL、PA、ALB、GGT、ALP)、肾功能指标(BUN、Cr、cys C、β2-MG、RBP)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腹腔镜组[(245.18±42.75)mmin]长于开腹组[(184.27±34.72)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78.40±40.69)ml、(9.26±1.75)天]低于开腹组[(98.31±48.05)m1、(11.31±2.08)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为[(30.13±9.58)枚],开腹组[(31.42±11.4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均为十二指肠残端瘘。开腹组2例出现并发症,1例为十二指肠残端瘘,1例为食管胃吻合口瘘。术前1天两组间IL-6、TNF-α、CRP、HO-1、WBC、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和术后3天两组IL-6、TNF-α、CRP、HO-1、WBC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天腹腔镜组IL-6[(83.36±28.52)ng/L]、CRP[(80.39±10.95)mg/L]、 HO-1[(14.70±8.59)μg/L]、低于开腹组[分别为(103.43±41.29)ng/L、(94.06±20.27)mg/L、(20.81±9.28)μ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W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腹腔镜组血清HO-1[(22.72±9.70)μg/L]低于开腹组[(31.59±10.57)μ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TNF-α、CRP、W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天、术后3天两组间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相当;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引起的手术创伤较小,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较轻;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mmHg时,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与开腹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