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师“文本情感”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中,教师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而产生的情感,是教师对文本以及对文本内容(人、事、物等)的情感。它是教师基于文本情感之上的一种情感建构,是文本情感与教师情感的总和产物。小学语文教师“文本情感表达”,是教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将自己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而产生的情感外化表现出来,作用于学生以对其产生教育效果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文本情感表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师“文本情感”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中,教师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而产生的情感,是教师对文本以及对文本内容(人、事、物等)的情感。它是教师基于文本情感之上的一种情感建构,是文本情感与教师情感的总和产物。小学语文教师“文本情感表达”,是教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将自己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而产生的情感外化表现出来,作用于学生以对其产生教育效果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文本情感表达”的价值何在?笔者从语文学科、文本教学、小学生情感发展以及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四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教师“文本情感”的表达是实现语文人文性的重要手段。第二,教师“文本情感”的表达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情感的重要途径。第三,教师“文本情感”的表达是影响学生情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第四,教师“文本情感”的表达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维。“文本情感”通过何种方式表达?笔者从陈述性言语表达、情感性言语表达和情感性非言语表达三方面,阐释小学语文教师表达“文本情感”的方式。陈述性言语表达是指用语言直接告知学生情感,情感性言语表达包括有感情的示范朗读、讲解引导和评价点拨;情感性非言语表达包括使用有感情的表情、眼神、肢体动作和语音语调。笔者通过实习中的大量听课,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文本情感表达”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缺乏“文本情感表达”,表现在:教师表达“文本情感”的行为不够、以情感讲解代替情感表达、过多使用多媒体代替自身的情感作用。第二,存在虚假的“文本情感表达”,譬如:教师不具有文本的情感,却在表现这种情感;教师不认可文本的情感,却在表现这种情感。第三,“文本情感表达”方式单一,表现为:表达形式单一,不够丰富;表达形式较为固定,缺乏变化;各表达方式之间很少搭配使用。第四,“文本情感表达”效果不佳,表现在教师内心情感与外显效果存在差距,教师表现的情感与学生的感受存在差距。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通过收集、梳理、分析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听课中的教学案例记录以及与教师们的访谈记录,共同探讨小学语文教师“文本情感表达”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对“文本情感表达”的认识不到位,对文本的情感的挖掘深度不够,表达“文本情感”的能力不够,缺少情感表达的自主空间,缺乏对教师情感表达的相关评价。由此笔者从深刻领悟文本形成情感体验,在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的经验联接,综合使用多种情感表达方式,注意把握情感表达的尺度,进行情感表达的学习与训练这五个方面为小学语文教师“文本情感表达”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其他文献
2017年修改的《行政诉讼法》新增第25条第4款,规定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并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制度作出具体规定。2018年,在全面总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试点成果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制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及诉前程序作了进一步的规定。诉前程序因其创新性规定,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节约司法
环境犯罪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违法行为,传统刑法理论认为环境犯罪侵害的法益是国家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忽视了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之严重后果。传统刑法在保护生态环境法益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为贯彻运用司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各地司法实践广泛采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土地复垦及支付修复金等恢复性措施,修复受损生态环境,试图通过刑事审判达成惩罚犯罪与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之双重功能。与司法实践的“热
每所大学、学院、培训机构等都会有独立的汉语教学培养方案、教学方法、课程设置、选用的教材、师资汉语水平等。这些因素对每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汉语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塔吉克斯坦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主要有开设汉语专业教育的和开设非汉语专业教育的学校。国立语言学院是塔吉克斯坦一所语言类专业型的学院,在语言教育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而且它是全国第二所开设汉语专业的学院,但目前尚没有学者针对国立语言学院的汉语教
“给予”类动词属于三价动词,是双宾语句中的一类词语,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它也是较为重要的。目前,“给予”类动词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主要集中在语言本体研究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上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以在泰国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使用二语习得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和偏误分析法,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给予类动词“发、送、交、寄”的情况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调查
住房租赁登记备案是指出租人和承租人签订、变更住房租赁合同时,由法定申请人到法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经依法审核,登记机关在登记备案系统予以登记备案的法律制度。长期以来,“登记备案率低”严重影响住房租赁登记备案制度目的的实现,制度虚置已经成为登记备案制度最大的障碍。解决备案率低的表面问题,必须通过深入研究住房租赁登记备案制度的产生历史和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为住房租赁
几十年来的研究历史显示应用题机器求解是机器解答的一个难点问题,相关研究对于智能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随着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方法日益成为其研究的主流范式。然而在现阶段,对于小学应用题机器解答研究,依然缺乏数据有效完整、类型清晰的高质量海量测试数据集,和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工具,严重影响了相关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评估和高效率设计。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面向小学应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行,适应中学课程发展的教学模式的革新已然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也随之不断引入。然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推动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发展成为未来趋势之一,如何在保障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下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它颠倒传统的课程教学顺序,在课前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将知识的内化过程置
2007年美国金融行业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世界上各个国家学者对系统性风险的广泛关注。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金融系统内部某个组成部分的危机而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的风险,其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等特点。系统性风险广泛存在于金融行业体系中,而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仍属于新兴市场,发展并不完善,一旦个别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可能会引起整体股票市场发生巨大损失,甚至影响到
“兴发感动”理念是叶嘉莹在继承中国传统“兴”论和借鉴西方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文学批评理念。首先,笔者对“兴发感动”理念的含义进行了概述,笔者认为“兴发感动”应理解为作者内心情意与外在事物交互感应时获致的一种真切之感受,并将这种真切之感受通过古诗词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从中获致一种感动人的力量,从而使读者获致精神上的激励和激发,树立一种正向的价值观念。其次,笔者对“兴发感动”理念在古诗词鉴赏教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的金融脱媒现象实质上是指筹融资不经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发生于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的现象,货币当局对利率进行管制使得存款利率明显比市场利率要低,资金因其逐利性特征脱离金融中介机构流向金融市场。这种现象是一国经济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脱媒现象。中国的金融脱媒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率双轨制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