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的特殊性要求政策金融扶持,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但与二、三产业相比又存在“弱质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具有特殊性和不可取代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收益低、风险大等特点决定了农业本身的竞争力较差。我国农业的弱质性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农作物,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且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约束,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极易发生风险和损失;(2)农业生产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村地区人口多,人均可耕地面积小,难以开展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3)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农业投资回收期较长,农业投资规模明显不足;(4)农业技术的进步速度较慢,创新和开发难度较大,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不足,产品的附加值较低;(5)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欠缺,农村经济环境信用环境差,商业金融发展滞后,农业信贷融资难。中国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因为对于商业金融而言,涉农信贷将面临风险大、收益少、成本高、资金周转慢等诸多不利因素,这与商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完全相悖的。政策性银行也是银行,必须遵循银行的一般规律,在执行政策的前提下,讲求经营效益,防范化解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政策指导性贷款是指为履行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支持粮棉油收购,促进产销衔接,维护重要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稳定,由农发行自主发放、风险自担的贷款。政策指导性贷款具有以下特征:1.贷款性质介于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2.贷款用途特定,3.准入条件较低,但贷后管理要求严格,4.贷款期限一般少于一年,5.信用敞口较大。吉林省农发行政策指导性贷款现状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影响第一还款来源,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不利于信贷监管,销售货款回笼比例不足,个人银行卡屡禁不止,各项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风险防控难度加大。具体风险点体现在:一是贷款方式风险,同商业银行相比,农发行对担保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发放政策指导性贷款时只能在有效资产“应抵尽抵”和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财产办理抵、质押担保后发放信用贷款。第二是市场风险,我国农业具有“弱质性”,涉农企业利润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我国市场的逐步放开,国际市场对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要应对的风险越来越大,信贷资金的市场风险也随之增大。第三是道德风险,主要是企业法人不诚信,挤占和挪用信贷资金形成的风险。针对以上风险,必须研究风险防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一是弥补信用敞口,二是提高三金比例,覆盖市场价格风险,三是实行优质客户战略,培育优质客户群体。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这些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一是确保各项管理要求落到实处,二是严格兑现奖惩措施,三是建立企业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