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微观个体流动数据和宏观农村劳动力流动数据为基础数据源,结合劳动力流动理论、制度资本理论与产业转移理论,采用实证与理论、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和宏观影响因素及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力机制和逻辑机理。 本文先以2014年河南省323份微观农村劳动力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由劳动力禀赋构筑的农村劳动力制度资本类型及农村劳动力制度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回流就业和回流创业的影响路径和效果。分析表明:劳动力的地缘资本、认知资本和素养资本对劳动力回流就业有显著的影响,但影响方向不同。政治资本对劳动力回流就业影响不显著。研究同时还发现:制度资本对劳动力回流创业的影响有四个不同路径,一是农村劳动力通过地缘资本获取信息优势和节省交易成本,从而提升其回流创意意愿;二是农村劳动力通过政治资本获取外界政策、制度、资金支持,从而提升其回流创业意愿;三是农村劳动力通过认知资本提升对其所处市场机会的认知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其回流创业意愿;四是农村劳动力通过素养资本提高其资源整合与机会把握能力,关系协调能力,从而提升其回流创业意愿。 本研究进一步以1978~2013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每公顷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城镇化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城镇失业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农村劳动力流动没有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三条政策建议:一是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在资源承载力的范围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河南省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注重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培训;三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衡化,提高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