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序贯法和概率单位法(Bliss法)分别推测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方法:选择87例2019年7月1日至2021年3月26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无痛人流患者,年龄18~50岁,BMI18~25/~2,ASA I~II级。使用1%丙泊酚对所有人流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使其达到合适的镇静深度,即改良拉姆齐镇静分级(Ramsay sedation scale,RSS)达到6~7级。随后缓慢推注瑞芬太尼(阴道消毒前)辅助镇痛。采用的两种实验方法如下:1.序贯法进行实验:瑞芬太尼起始浓度0.277μg/kg,剂量区间为0.1μg/kg~1.0μg/kg,相邻剂量比值为1.29。以手术开始后5分钟内,患者的体动反应作为镇痛有效性指标,由上一例患者的术中体动情况决定下一例患者瑞芬太尼剂量。若手术开始后5分钟内出现体动反应,则视为无效,增加下一例剂量;反之,则视为有效,降低下一例剂量。研究进行至10个有效及无效交叉时,结束实验,采用Dixon计算公式计算ED50及其95%CI。2.Bliss法进行实验,将50个患者随机分层抽样分为5组,每组10人。瑞芬太尼浓度分别为0.215μg/kg(A组)、0.277μg/kg(B组)、0.357μg/kg(C组)、0.461μg/kg(D组)、0.594μg/kg(E组)。诱导方法同序贯法。记录手术开始后5分钟内未发生体动的人数、丙泊酚总量、三个时间点生命体征(麻醉诱导前T1,扩宫操作时T2,手术结束后10 T3)、记录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术后10、30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情况。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体动反应的ED50及其相应的95%CI。结果:序贯法中共纳入37例择期行无痛人流患者,年龄21~41岁,BMI18kg/m~2~24.5kg/m~2,ASA I~II级。通过计算,复合丙泊酚时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中体动的ED50为0.28μg/kg,95%CI为0.223μg/kg~0.335μg/kg。概率单位(Bliss)法中瑞芬太尼用于人流术镇痛的ED50估计值为0.35μg/kg(95%CI 0.212μg/kg~0.457μg/kg),ED95为0.74μg/kg(95%CI0.576μg/kg~1.559μg/kg)。术中各组SPO2T2点较T1点下降(<0.05),而E组SPO2在T2点时下降较A组明显(<0.05)。所有患者术中无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发生。术中有呼吸抑制6人,均在托举下颌及上调吸氧流量后好转。A、B组离院时间长于C组(<0.05)。五组丙泊酚总剂量、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10 VAS、30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丙泊酚时,两种方法测定瑞芬太尼抑制人流术中体动反应的ED50分别为0.28μg/kg(95%CI 0.223μg/kg~0.335μg/kg)、0.35μg/kg(95%CI 0.212μg/kg~0.457μg/kg)。通过临床实践,认为0.28μg/kg~0.35μg/kg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规范的麻醉监测下行无痛人流手术安全可靠,所有患者苏醒迅速,术后恢复质量佳。
其他文献
头颈肿瘤是指发生在鼻咽、口腔、口咽、下咽、喉部、鼻腔鼻窦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绝大部分的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头颈鳞癌患者被诊断时多为晚期,传统方案治疗后复发率约为60%、转移率约为30%。而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的治疗手段有限,长期生存率有待提高。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有效的提高了这些患者的总生存期,为头颈鳞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程序性死亡蛋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以及讨论脑卒中后下肢静脉血栓抗凝治疗的安全性,为脑卒中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期及恢复期脑卒中患者3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脑卒中后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分为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分别为98例和204例,其中有血栓组又分为小腿
背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平衡对于胎盘的正常形成非常重要,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病理机制也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在子痫前期患者循环中Axl的胞外段形式sAxl表达水平上调,并且与血压、蛋白尿等子痫前期临床症状呈正相关,但其上调机制以及是否通过抗血管作用参与子痫前期发病,尚不明确。ADAM17在乳腺癌细胞中被发现能够剪切Axl,释放sAxl,可能是子痫前期中导致
随着对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及理解,以免疫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模式。近10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广泛获批及逐渐普及于临床,已在多种实体瘤治疗中大放异彩、展现出优良前景,被视为最具有潜力的抗肿瘤治疗方式之一。但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提示,随着治疗模式的“范式转化”,新的治疗模式也带来了不同于传统应答模式的疗效反应模式,即非常规反应模式,包括假性进展、延迟反应、疾病超
背景:乳腺癌是目前女性中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现代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气虚血亏是形成乳腺癌的主要病因,腋网综合征为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上肢活动受限,常伴有疼痛,偶有麻木等症状,不经过规范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国内外对于腋网综合征的治疗方式较少,且缺乏统一的标准。目的:腋网综合征是乳癌术后常见但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关于其治疗方案报道较少,本研究拟采用点穴
目的通过白噪声暴露构建一批稳定的耳鸣动物模型,并首次通过行为学及生物标记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去评估一种新型的脑功能成像模式,并有望为耳鸣的研究提供一个客观有效的诊断和检测手段。方法(一)耳鸣造模实验:选取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25 dB的SD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110dB声强的白噪声持续暴露2小时(N2组)、2.5小时(N
研究背景及目的:卵巢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大约15.7%的卵巢癌患者诊断时为早期,5年生存率可达92.6%,而大约58%的卵巢癌患者诊断时已属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30.2%。尽管目前卵巢癌的治疗取得了进步,但卵巢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45%,该疾病在妇科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中死亡率高居榜首。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卵巢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大约75
目的探讨THA患者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揭示患者因素和围手术期因素与术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优化措施的实施和改进方案。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单侧THA患者的病例资料。采集年龄、性别、BMI、婚姻状况、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症、ASA分级、诊断、术前活动能力、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长、麻醉方式、术中补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失血量、术中是否输血、术后镇痛方法
目的:比较混合右美托咪定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方肌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65~85岁,体重40~80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或III级,依照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0.33%罗哌卡因组(R1组)和0.25%罗哌卡因组(R2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R1组和R2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WBRT)是目前标准的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由于大多数复发发生在肿瘤切除腔的附近,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PBI)作为一种只针对瘤床周围有限体积的组织进行大分割照射的特殊放疗方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多项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对特定的低危保乳术后患者是可行的选择。与WBRT相比,APBI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治疗成本,改善了美容效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