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警察形象塑造中的人际传播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综合认识后形成的印象的总和,本质上是一种公众评价,良好的组织形象是公安机关的无形资产,是公安机关权力运行的社会心理环境。警察形象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立足传播学视角分析,警察形象塑造体现为通过持续有效的传播,对警察形象形成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加以控制、引导,从而不断改善社会公众的主观认知,系统地影响社会公众对警察组织形象整体判断的过程。在警察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公安民警是公安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交流的桥梁,也是警察形象的具像化载体。公安职权多以民警在社会面的执法执勤方式实现,公安民警是与社会公众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公职人员,这一特点决定以公安民警为媒介的个体化、日常化的人际传播是警察形象塑造的基础方式。进入新时代,面临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信息传播格局、人际传播形态发生颠覆性变革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如何通过有效的人际传播来塑造、优化警察形象,是一个具有突出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以符号互动论、约哈瑞窗口理论、社会交换论等作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展开研究。文章对警察形象塑造中的人际传播基本问题作出了理论阐释,包括内涵界定、传播方式、主要特征和基本功能,并系统审视了充分发挥公安民警的人际传播在警察形象塑造中的积极功能及可能的负面影响。分别以公安民警和社会公众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数据和资料收集,并结合文献研究成果,总结出当前警察人际传播中存在人际传播意识薄弱、人际传播方式单一、人际传播能力欠缺、人际传播成效不足等问题,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在主观方面有管理者思维定势、职业变动影响心理、认知局限,客观方面有工作压力大导致自身形象塑造不足、缺乏绩效考评指标、学习应用能力不足等。据此,文章从人际传播意识、传播能力、传播方式和传播成效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学校班级管理中,在加强知识文化教育的同时,更应根据实际情况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并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多年的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论述班级管理的常见策略。  关键词:学生;班级管理;创新  一、前言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他们是一群有理想、有追
从分子尺度上认识原料油的组成、结构及其反应机理,对炼油工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基于结构导向集总思想,结合Monte Carlo模拟和基团贡献法构建了加氢蜡油的催化裂化
一、体验学习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体验是指个体主动参与或虚拟参与某件事并在认知和情感上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大企业的经济投入和政策支持,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电网堪称世界之最。另外随着光伏、风能等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各类电子企
1.跳方投圈目的:提高跳跃和投掷能力。准备:画长4 m,宽2 m 的长方形2个,互相间隔2 m;把长方形分成8个正方形,分别标上1~8,正方形1前放一个小沙包;2个长方形正前2 m 处画3个半
期刊
目前,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市场化国际化提升期,也是跨越发展爬坡上坎的关键期。特别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四川省基础设施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