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舆论生态嬗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舆论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日渐成为整个社会舆论中不可或缺且举足轻重的一个板块。它在反映民众的声音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政府都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 BBS、博客、微博……网络中的舆论载体不断在发生变化,而以往的舆论格局、舆论生态也因此而发生着相应的改变,继而影响着人们的公共生活。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因素复杂互动的结果,无论是其环境因子,还是其主体因子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动态的能量场。本文以生态学的观念和生态学中主体因子与环境因子关系的视角去分析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及关系变化,继而探索这些变化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契机或屏障,探讨如何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使人们充分、合法地发表各自的意见,从而实现沟通、化解偏见、消除冲突,进一步推进社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本部分主要交代了研究的背景、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了生态学上的“生态”意义何以用于网络舆论“生态”研究的转换依据,对网络舆论生态认识的生成进行了关联性的介绍,将“网络生态”、“网络舆论”、“舆论生态”和“网络舆论生态”这四个相关概念进行了比对,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网络舆论生态”的概念范畴。并对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子和环境因子及其关系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从历史沿革的观察视角,将网络舆论生态的发展过程按照网络技术条件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对网络舆论生态的变化做了纵向的剖析,并借鉴生态学原理,从网络舆论的生产者、网络舆论的消费者、网络舆论的分解者及网络舆论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生态学角度来研究网络舆论生态,并试图揭示出其变化。第四部分则是在第二、三部分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舆论生态嬗变的动力场及网络舆论的发展变化对社会环境因子的影响。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能量场,其形成及嬗变是多种社会因素复杂互动的结果。在受到社会生态系统中各种输入能量流的影响后,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能量流包括政治民主及公民权利的发展、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对媒介环境的影响、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共生及网络传播技术的进步等;反过来,这种变化也会作为一种输出能量流,影响社会系统当中的一些因素。第五部分在对网络舆论生态嬗变过程的分析的基础上,来探讨网络舆论生态的嬗变趋势。在网络舆论生态嬗变的过程中,主体因子从分离化、精英化、大众化、集权化演化为融合化、平民化、个性化、民主化。而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则主要表现为多元网络之间的融合贯通、新的社会关联结构的形成及强大的信息整合。此外,网络舆论生态系统自我净化功能也有所增强。基于以上对网络舆论生态的嬗变趋势的分析,试图在社会理性的视角审视和权衡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从意识、技术、法律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做出努力,使得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在动态行进中最大限度地保持平衡和谐。
其他文献
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政治家。众所周知,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产生了很大一批著名的思想家,如:孔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等等。他们的思想不管是儒家、墨家、还是道家
篮球运动是我国最为普及的球类项目之一。从农村到城市,从厂矿到机关,从小学到大学无一不开展着篮球运动。加之,现代篮球的发展国际国内比赛的增多,篮球水平的不断提高,篮球
滑动速率是活动断裂定量研究的重要参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断裂两盘相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断裂带上应变能累积速率的重要表现,常被用于评价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区域河流地貌特
<正> 为了保证蜜蜂的健康,养蜂员在春季奖励饲料里,适量添加磺胺类和抗菌素等药物,对蜂群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保健措施。但是,我们绝不能迷信药物的作用,要合理使用药物,以免
期刊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寻找抗生素的替代物对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乳酸芽孢杆菌具有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的双重特性,产乳酸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高速发展,近几年国内互联网及互联网应用的惊人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成为了是当代人开阔视野、扩大交流,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特别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具有深远的
垃圾转运系统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连接着源头收集环节和末端处理环节,其涉及面广、量多,垃圾转运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设计对整个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影响重大,对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为680万人,创历史新高,伴随大学扩招而凸显的就业难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特别是特色鲜明的艺术类毕业生作为大学
目的:观察周期外治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月经前疏通气血、月经后调补冲任的周期外治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