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lookinginthe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集体性文化“失语”,充分暴露了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不足,这种“不足”是中国大学在知识生产中的话语权和原创力衰落的表现。因此,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就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与三个要素紧密相关:首先是文化能力,包括文化原创力、文化包容力和文化影响力。文化能力是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的发动机,没有文化能力,就没有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其次是文化态度,包括文化价值信念和文化情感信任。文化态度是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的方向舵,文化态度发生偏离(文化价值信念和文化情感信任两者或任何一方面缺失),就可能陷入文化虚无主义。第三,是文化经验,包括文化主体过去的文化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文化经验是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的润滑剂,成功经验过少或失败经验过多,对文化自信的生成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当前,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文化能力势弱、文化态度变异和文化经验失衡。文化能力势弱经历了古代的独尊一方、近代的整体式微到当代的原创“失语”三个发展阶段。文化态度变异,经历了“经学”时代的“经”“道”尊崇、“旧学”时代的“中”“西”易位和“玄学”及其后时代的文化“鸡肋心态”演变。文化经验失衡,经历了古代的文化辐辏之地、近代的文化交锋失败到当代的单面学习追赶三个阶段。文化能力,是建立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之基础。文化能力势弱,是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生成文化能力,是中国大学重建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之前提。中国大学知识生产中的文化能力的生成,需要实现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当代转型,需要创新传统文化的普适性价值,需要提升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影响力。文化态度,是建立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之关键。在中国大学的知识生产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由坚定的信任到怀疑、否定、走向文化虚无主义及当代文化“鸡肋心态”的变化,是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培育积极的文化态度,是中国大学重建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之必由之路。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态度培育,需要重视知识生产的文化自觉、培育文化价值信念,需要重视知识生产的文化情感认同、培育文化情感信任,需要重视知识生产的文化安全、防止文化虚无主义。中国大学的发展,有两类经验值得参考:一是异域的大学发展经验,特别是19世纪以德国大学为代表的欧洲大学发展的经验、和20世纪以美国大学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发展经验;二是中国大学自身发展的经验,包括自清末以来对西方知识体系的引进开始,到新中国建立之初的“院系调整”、和90年代以来所大规模进行的“高校合并”。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积累,有些经验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0例保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
当代德性知识论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是由索萨所开创的"建立在卓越能力基础上之德性知识论",我们可称之为"德性可靠论";另一个则是以扎格泽博斯基为首的"建立在人
<正>英语对话教学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主要手段。由于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在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多是照本宣科的进行讲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观察实施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8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
建筑节能作为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为了有效实现建筑机电节能的目的,相关设计人员应对先进机电技术加以掌握,并将各项节能措施有效应用到建筑机电安装及使用过
在"中国式分权"的制度背景下,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及支出竞争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但也带来了城乡差距扩大、支出结构偏向以及地区市场分割等负面影响。本文使用Si
对于公路路基的路面,其排水效果与整个公路工程息息相关,一旦排水设计不合理,就会对公路造成破坏,因此,需要高度关注公路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对公路路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在中职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学习环境。中职化学
本文利用1976—1985年200hPa热带天气图和台风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热带对流层上层槽的建立和破坏过程及其与台风强度变化的关系。指出了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上层槽的建
主要介绍半导体、红外吸收和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以及发展中的智能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及性能特点 ,阐述这几种气体传感器在火灾探测中的应用状况 ,并提出多传感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