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性分组环(RPR,Resilient Packet Ring)是一种新城域网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即插即用、严格QOs保证和小于50ms的快速保护倒换等优点。但IEEE802.17规范仅限于单环,无法实现跨环业务的端到端带宽共享、公平机制、QoS和保护功能,并且纯单环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带宽浪费,导致带宽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缺点。如果将多个单环结构的RPR互联起来构成一个多环互联的传输网络,则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使面向城域范围的RPR技术扩展到广域上。其次,因为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等意外的影响,当环中两处链路被同时切断时,单环便无法实现正常通信。另外,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单环通信的可靠性和生存性会明显降低,所以在原有的RPR标准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多环互联的高生存性弹性分组环网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一种特殊的高生存性RPR多环互联网络[,],并从带宽冗余性和链路冗余性两方面比较了标准RPR单环拓扑和RPR多环互联拓扑的生存性。在高生存性RPR网络的构建过程中,完成了RPR-C节点MAC功能结构框架的设计,针对此特殊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路由和重路由算法,实观网络的数据通信。所涉及的路由算法中,引入了逻辑地址概念,并创造性地将网络中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由过程转换成坐标平面上相邻节点参考距离地选择。为了体现网络高生存性的特点,还在现有路由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了重路由算法,即在网络中有部分节点或链路失效时,节点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动态选择另外一条次优路径转发数据。最后,在C语言程序中完成了路由算法测试,并通过OPNET仿真软件建立具体的网络模型,对整个网络的端到端延时进行仿真,验证了路由算法和重路由算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