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吸收线类星体光谱光变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dunpi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吸收线类星体(Broad-absorption-line quasars, BAL QSO)有很宽的紫外(ultraviolet, U V)波段的吸收坑。一般认为,宽吸收坑是QSO外流物质风的最强观测证据。宽吸收坑的光变研究有助于分析外流风物理性质,如结构、位置、运动学、动力学等。从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数据库中,选择了一个具有18次观测的BAL QSO, SDSS J022844.09+000217.0,和一个含188个BAL QSOs的样本,作者分析了BAL QSOs的光变性质及其与中心黑洞吸积过程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单个源SDSS J022844.09+0002170:通过迭代连续谱拟合、发射线拟合以及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吸收坑的等值宽度(EW)与UV谱指数强正相关,而吸收坑EW与连续谱光度之间相关性很弱。吸收坑EW与UV谱指数之间强的正相关表明,外流风中含有消光的尘埃。吸收坑EW与UV连续谱光度之间弱相关性表明,对于单个源SDSS J022844.09+000217.0,宽吸收坑的变化不是光致电离主导的。(2)对于188个BAL QSOs的样本:该样本包含428条多历元光谱,静止坐标下的时间跨度约0.001-3年。通过迭代的连续谱拟合,得到这428条光谱的C IVBAL的EW,1500A处的单色光度和UV谱指数;在两历元光谱变化中,共证认出79个BAL变化区域。对于整个样本两历元光谱光变,BAL的EW变化与连续谱变化、谱指数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约有50%的BAL QSOs变亮时光谱变蓝。对于79个BAL变化区域的子样本,约有70%的BAL QSOs变亮时光谱变蓝。更高比例暗示着BAL发生变化的起源与QSOs的吸积过程有关。同时,对于79个BAL变化区域的子样本,EW的绝对变化量和QSOs中心黑洞质量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越大黑洞质量对应的吸收坑的EW绝对变化越小。BAL变化区域的最大外流速度和爱丁顿比率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吸积过程的爱丁顿比率越大,BAL变化区域的最大外流速度越大。
其他文献
在传统开口薄壁杆件结构力学计算中,常常忽略横向剪切变形和扭转剪切变形,为此本文引入剪切变形的影响,修正了uler-Bernoulli梁与Vlasov薄壁杆件理论,然后用刚度法得到考虑剪
现实物理环境大部分由流体组成,而空气和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两种流体,他们在大气和海洋中的流动决定天气、气候和洋流等地球大物理尺度运动。而大气和海洋往往被近似看做二维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该病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目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因此,本论文针对辽宁省水稻纹枯病菌对己唑醇、噻呋酰胺和嘧菌酯3种不同作用机理的化学药剂的敏感性进行检测,并从中筛选对相同药剂敏感性差异较大的菌株以及针对己唑醇驯化的菌株,比较对相同药剂呈现不同敏感性菌株间生物学性状及生理生化的差异,期望寻找到对药剂敏感的生物学性状,为
频率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当电力系统频率发生偏移时,会使得电能质量达不到要求,从而影响用户使用,甚至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是维持频率稳定,保证负荷与发电平衡的重要技术手段。当频率偏移或发电负荷不平衡时,AGC通过调整设定值改变机组出力,使频率恢复至正常水平。当前大多数火电机组都设有AGC功能,但不同机组间的
二次流现象在自然界、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常被广泛涉及,因而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二次流的运动特性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计算流体力学研
铌酸锂(LiNbO_3)晶体具有较高的非线性光学系数以及较宽的光透射范围,在电光调制器、光限制器及集成光学器件等中可作为理想的光学元件。但该晶体的光损伤阈值较低,限制了其应用。由于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及较快的光响应,结合金属纳米颗粒与LiNbO_3晶体的研究是增强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采用金属离子注入LiNbO_3晶体合成了不同形态的金属纳米颗粒,并对其纳米颗粒的合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凭借污染性低和灵活性强的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其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经济性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小配网运行的成本,提高电压水平,对各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性出力进行充分消纳,本文针对主动配电网的优化控制进行了研究。本文针对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特点,对其进行了区域划分,构建了综合决策、全局优化、区域优化三层的控制体系。并且,为保持优化的连续性,提出空间尺度和
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调控人体免疫系统稳态的极为重要的多功能细胞因子。IL-2最早发现于1976年,是第一个被克隆的细胞因子,也是第一个被证实在治疗癌症和免疫缺陷疾病方面具有临床功效的细胞因子。IL-2是分子量为15.5~16k Da,由四个α螺旋组成的束状Ⅰ型细胞因子。其主要由CD4+T细胞产生。此外,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细胞和肥大细胞都可以产生IL-2。在正常状态下,I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探讨不同证型与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山东省中医院和山东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年龄、糖尿病病程等)和代谢指标(如血脂、血糖、尿酸等),通过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围绝经期2型糖尿病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初,人们在非编码序列中发现大量的重复序列。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重复序列是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了基因的表达和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微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