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过金匮卷十九》研究岭南名医陈伯坛学术思想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目的陈伯坛是近代岭南四大名医之一,他将一生的教学讲义整理删增,著有《读过伤寒论》(1930年出版)、《读过金匮卷十九》、《麻痘蠡言》(1939年出版)等共80多万言的著作,是近代研究仲景理论学说的重要著述。论文从近代岭南名医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入手,分析探讨陈伯坛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丰富岭南医学研究的内容,为广东省《岭南中医药文库》的编撰提供素材。二、研究意义清季之末,广州医林中,以专研经方著名者四人焉,乃陈伯坛、黎庇留、谭彤晖、易巨荪是也。被誉为“四大金刚”,即四大经方派名医。伯坛一生穷研医圣张仲景的医学理论,旁及各家,但又不全以仲景为依归。他以精、警、整、醒四字为医术,对医理坚持“四不”:不剥削、不阿附、不随便敷衍、不拾人唾余,而羞与注家为伍,形成了他独特的医学理论和临证风格。伯坛不但精于伤寒,而且对仲景金匮的阐述也很有成就。他最大的遗产是将一生的教学讲义整理删增,著有《读过伤寒论》(1930年出版)、《读过金匮卷十九》、《麻痘蠡言》(1939年出版)等共80多万言的著作。特别是《读过伤寒论》和《读过金匮卷十九》是近代阐述和弘扬仲景学说的一部重要著述,是研究岭南经方派医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在全国中医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论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指导临证的实用价值。三、研究方法及内容(一)近代岭南伤寒、金匮经方派医家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分析近代岭南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岭南医学及其研究意义、岭南医家医著、岭南温病瘟疫、岭南医学教育等方面。对于岭南经方派尤其是金匮的研究,因囿于著述较少等因素而显得相对薄弱。1.近代岭南伤寒研究现状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伤寒论》研究,专著有6种:《伤寒论旁训》、《伤寒论崇正编》、《伤寒切解》、《读过伤寒论》、《伤寒门径》、《伤寒科辑注》,其中以陈伯坛的《读过伤寒论》最为有名,该书承钱塘二张之余绪,每能阐发经义,并品评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大倡六经气化学说,以阴阳为纲要阐发三阴三阳气化学说,提出三阴三阳的实质是人体应天之六气而反映出来的功能活动的概括,减少了气化学说的玄奥色彩,在岭南蔚成一派。建国后,关于该书的点校本未见过,而研究该书的论文也不多。经查仅有3篇论文:其一,发表于《广东中医》1963年第5期《陈伯坛先生学术经验简介》,作者陈坤华是陈伯坛之女,该文介绍了陈伯坛的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及九则医案。其二,肖衍初1983年发表于《新中医》第12期的《陈伯坛与〈读过伤寒论〉》,他认为该书在理论上的特点是以阴阳气化立论,特别是三阴三阳合化、从化之理,有异于陈修园、唐容川诸家,而自成一家之言。其三,是李永宸等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发表的《陈伯坛〈读过伤寒论·读法〉抉微——“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作者认为应“以经解经”研究《伤寒论》;“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纠历代注家之误,以正读法之偏。2.近代岭南金匮研究现状近代岭南医家对金匮研究著作很少,1917年广东中医教员养成所李光策,番禺人,教授《金匮》,未见其书。可阅者乃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为陈氏晚年香港之作,脱稿后逝世。民国庚辰(1940)年五月伯坛中医专校同学会为纪念恩师将其出版。《读过伤寒论》与《读过金匮卷十九》是陈伯坛学术成就的代表。他认为两书的关系是“长沙全集,原序则蔽之以一合字。论合卷亦合,分之则书亡。分卷自叔和始,易十六卷为三十六卷,显与原书有出入,幸在原文无纷更……伤寒分卷不分门,金匮分门不分卷”。所以《读过伤寒论》终于卷十八,《读过金匮卷十九》列为卷十九,两书为姐妹篇,读宜合璧共参。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曾于1998年立项资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金匮教研室,整理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该书由黄仰模等人于2004年4月点校出版。该书的出版,为后人学习和研究《读过金匮卷十九》和陈伯坛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基本素材。关于研究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的论文,迄今为止,共有4篇。其一,黄仰模《从〈读过金匮卷十九〉看陈伯坛的学术思想》,他认为仲景书宜合卷,探讨《金匮》当与《伤寒》合观,二书的理法方药互相联系为用,诸条文也每每互相发明。其二,许国敏《陈伯坛〈读过金匮〉之研究》,重点论述论治卒病注重个风字,揭示人体生理及卒病病理,而金匮之卒病,有卒中即中风含义。其三,陈灿《〈读过金匮〉黄疸治法有感》,对仲景的治黄八法,包括了“汗、吐、和、下、温、清、消、补”介绍甚详,颇有见地。其四,笔者《广东近代名医陈伯坛生平及著作考》,主要是对陈伯坛的生平活动、医学活动、中医教育活动等进行简述,以及陈伯坛生平的事迹及其著作特点等作简要概述。(二)陈伯坛生平事迹记述及《读过金匮卷十九》版本考1.生平事迹记述陈伯坛(1863-1938),名文炜,字英畦,俗称“陈大剂”,男,广东新会外海乡(今属江门市郊区)人。家世清贫,得族亲资助入学。自幼禀赋独厚,刻苦好学不倦,少年随乡先辈贡生陈维泰学六经,习阴阳五行、四诊八纲,熟读经史义理,精通《周易》,尤笃好医学。21岁中秀才。22岁悬壶问世。31岁即光绪20年(1894年)中甲午科第七名举人,甲午举孝廉,两广提学汪鸣銮特选拔他为第七名亚元。其后不求仕进,专师仲景,治学精勤,于历代医籍多所窥览,而反本穷源,集中精神于《伤寒》、《金匮》。所著《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阐幽探奥,融会贯通,既以经解经,复已经验证经,所以发扬长沙之医学为独到,不落前人窠臼,自成一家之言。先后著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卷十九》、《麻痘蠡言》、《伤寒门径》等4部专著,对中医伤寒理论的形成颇有影响。1905年受聘于广州陆军医学堂,任中国医学总教习,并在广州旧学院署前设中医夜学馆,自任馆主任,培养中医人才。1930年,因医馆需拆迁辟马路,乃举家迁往香港,设医寓于文咸东街文华里,继续行医济世,挽救不少垂危病人,并在香港开办“伯坛中医学校”,任校长,深得群众称誉。陈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词家,与易巨荪、黎庇留、谭星缘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医。礼部侍朗朱祖谋赠联曰:“知君一身皆是胆,与人著手便成春”。陈氏虽为名医数十年,但在乡无置业,在港无物产,民国27年(1938年)5月29日在香港病逝,享年76岁。2.《读过金匮卷十九》版本考《读过金匮卷十九》有三个版本,分别是1940年、1977年和2004年的版本。(1)1940年出版的《读过金匮卷十九》《读过金匮卷十九》为陈伯坛晚年香港之作,脱稿后逝世。民国庚辰(1940)年五月伯坛中医专校同学会为纪念恩师将其出版,序言曰:“《读过伤寒论》早已印行,《金匮》则甫脱稿而先生遂归道山,及门弟子欲继志刊成之,旋得周苏群先生慨捐巨资遂能成其事。是非表扬,先师一家之言实二千年医学之结晶也。”因此最早版本是香港伯坛中医专校线装铅印本,五册,近50万字。该版本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有完整藏书。(2)1977年出版的《读过金匮卷十九》1977年香港李少白再版是书,序言曰:“陈伯坛先生‘以伤寒句语解释伤寒’迥异各家,余莅港数十寒暑,悉心研究,觉其阴阳气化,五行相生相克,豁解之处,心领神会,若仲景现身说经,如坐春风也。……特再版公诸于世,以其寿世寿人”。医史各家教研室有原版藏书。(3)2004年《读过金匮卷十九》点校本黄仰模等人于2004年4月整理点校的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该点校版的出版,为后人学习和研究《读过金匮卷十九》和陈伯坛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基本素材。(三)陈伯坛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研究1.陈伯坛研究金匮匠心独运探讨主要学术论点包括:仲景书宜合卷,探讨《金匮》当与《伤寒》合观,论合卷亦合,分之则书亡,伤寒分卷不分门,金匮分门不分卷。2.认为《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是仲景原著,非后人加入,开宗便知是仲圣之原书,告诫不可割断仲景之文。3.治卒病则注重“风”字。经云风为百病之长,风痨臌膈内科四大证,中风排行于首,历代医家对此十分重视,陈伯坛根据金匮各篇多言及风邪为患,《读过金匮》开篇说起提出“治伤寒则注重个寒字,治卒病则注重个风字”的学术论点。4.读《金匮要略》要注意理解“传”字。是书开宗明义第一条,仲圣又蔽之以一传字。申言之曰,中工不晓相传,引起第二条血脉相传,盖由皮肤而经络而脏腑,谓之传。5、讲传变当求五行,主要是指五脏之间疾病的传变关系。当以五脏论五行,心肝肾之气远出而流于左,肺脾命之气远出而流于右,如环无端之左右。肝直接受脾之王土,脾间接受肝之生风,脏脏果有土气为培养,则一脏之间两脏,自有周而复始之相克。(四)陈伯坛辨证论治特色探讨及其医案1.辨证论治特色包括神志病注重一个“燥”字;神志失常病应调理血气;强调胸痹心痛病之病机为阳微不及;治胸痹病强调用半夏;峻药治大病;肝病注重少阳:治脾病强调建立中气;治肺病注重祛邪;治肾病注重肾间动气;治痰饮病强调一和字;治水气病注重综合治理:治黄疸病治注重运用八法;治血证病注重去火邪。2.陈伯坛医案包括伯坛治癫狂病验案、肝病证治验案、真武汤治水火互脱案、治阳毒案、治妇科病经验、治儿科病经验、治失音证案。陈伯坛对仲景汤方在医案中的运用,出神入化,非常灵活。尝谓:吴萸(汤)、四逆(汤)、理中(汤)、真武(汤)不能同鼎而烹。盖指方药各有专经,不能随便混用。至于经方的命名取义及方与方的异同,亦分析得比较中肯。对经方的加减,掌握十分严谨。尝谓:使用经方,以不加减为宜。如因适应病情而必须加减者,务与方旨符合,否则受到牵制,降低效能,甚至适得其反。四、研究结语本论文通过对进行近代岭南关于金匮、伤寒、温病研究的文献综述,研究陈伯坛生平以及著作《读过金匮卷十九》,以陈伯坛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研究作为重点,研读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重要原文,分析伯坛学术思想、辨证论治特色、临床医案运用经方的经验。认为陈伯坛不愧为近代岭南经方派大家,《读过金匮卷十九》乃近代岭南治疗内科杂病以及传染病重要名著,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入发掘与研究。
其他文献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但又被人长期忽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状况越发严峻才逐步引起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让他们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
<正>班组文化是班组成员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形成的一种文化风格,这种文化风格彰显了班组的文化个性。比如,有的班组专能打硬仗,专能啃硬骨头。有的班组经常开
期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企业,而是一个与供应商、销售商、代理商、零售连锁商、运输公司、合作企业、劳动力市场、银行等外部经济体系有着广泛联系的开放性
一直以来我国煤炭企业主要使用的是物、账、卡手工模式对设备信息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过程比较复杂出错率也比较高,而且还不能够将设备真实的状况反映出来。因此,在现
近年来,从DC公司的《超人》、《蝙蝠侠》系列,到漫威公司的《钢铁侠》、《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系列,美国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的电影强势且成功地攻占了世界荧幕,这种独特的文化狂欢现象背后隐藏着公众面对当前世界的焦虑与不安。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深受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又继承了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对通俗文化的解读与对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以齐泽克的电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非选择性、接触性除草剂,近些年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是PQ对哺乳类动物有着极高的毒性,中毒的死亡率极高,病死率国外报道为40%~55%。PQ对肺脏
<正>重大事故回放:工厂概况吉首市制药厂位于大田湾工业区内,隶属于市民贸一局。起火部位是该厂制药车间。车间厂房有4层,整体水泥现浇,框架结构,一级耐火等级。1层是质检、
铁路无线列车调度通信系统是行车调度指挥的重要通信工具。为使机车能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目前使用能兼容不同制式的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CIR)。文章针对CIR设备存在的问题
主题公园是一种围绕特定主题文化建造的休闲娱乐空间,它的园区环境建设重点在于突出体现一个或多个主题意图。目前,主题公园发展比较成熟,已经成为现代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在民族历史及文化映照下的活化艺术形态,传统节日中的仪式和活动经过时间的积淀逐渐上升为群体共同的文化展演,进而构造出一种秩序化的社会关系,但节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