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术前清晨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的临床型垂体瘤卒中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符合纳入条件的43例临床型垂体瘤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资料,将其按照入院后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成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观察组)和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4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术后一周都使用激素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手术全切率、术后症状改善、术后内分泌改善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类型、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情况、低钠血症及尿崩的发生情况,进而分析急诊手术效果,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结果:(1)43例患者中突发头昏头痛37例,占86.05%;视物模糊29例,占67.44%;恶心、呕吐23例,占53.49%;有急性失明5例,占11.62%;泌乳、闭经3例,占6.97%;肢端肥大2例,占4.65%;3例患者查体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表现,占6.97%;发生偏瘫2例,占4.65%。(2)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行经鼻蝶窦显微镜下切除术患者39例,行开颅切除术患者4例,术后肿瘤全切41例,全切率为95.35%,次全切患者2例,次全切率为4.65%。其中观察组18例患者,全切17例,次全切1例,对照组25例患者,全切24例,次全切1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患者头昏头痛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33例,其中观察组16例,对照组17例,未见明显改善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观察组中1例患者加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视力模糊、恶心、呕吐均有所缓解;5例急性失明患者中有3例完全缓解,2例明显改善。(4)术后内分泌症状改善情况,垂体泌乳素观察组正常16例,低于正常2例,对照组正常18例,低于正常7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长激素观察组正常14例,低于正常4例,对照组正常19例,低于正常6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3、ft4观察组正常16例,降低2例,对照组正常14例,降低11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13.21±5.78)天,对照组(13.71±4.93)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术后病理报告示无功能性腺瘤19例,促性腺激素腺瘤11例,垂体泌乳素(prl)腺瘤5例,生长激素腺瘤(gh)3例,混合腺瘤3例,acth型腺瘤1例,tsh腺瘤1例。(7)术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在术后第三天清晨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为(13.89±6.53)ug/dl、(9.46±3.66)ug/d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第七天清晨8:00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为(13.19±4.64)ug/dl、(8.78±2.20)ug/d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术后皮质醇低于4ug/dl,观察组0人,对照组3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术后发生一过性尿崩观察组3人,对照组6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术后发生低钠血症(低于135mmol/l)观察组3人,对照5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术后一月两组患者皮质醇水平分别为(9.01±4.51)ug/dl、(8.93±4.27)ug/d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三月皮质醇分别为(9.34±3.87)ug/dl、(8.72±4.09)ug/d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术后3例皮质醇低于4ug/dl患者中有2例患者皮质醇逐渐恢复,不需长期替代治疗,仅有1例患者长期口服激素替代治疗。结论:1.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仅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但对患者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无明显作用。因此术前皮质醇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临床型垂体瘤卒中患者可在严密监测血清皮质醇水平的情况下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少,临床个体差异,术前皮质醇在正常范围内的临床垂体瘤卒中患者是否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手术切除术后,患者残留垂体腺功能有一定恢复,可不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功能未得到恢复患者可在密切监测垂体功能前提下使用激素替代治疗。3.临床型垂体瘤卒中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急诊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经鼻蝶鞍区占位切除术手术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损伤较小,是目前垂体瘤卒中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4.垂体瘤卒中发病率的高低,无功能性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生长激素腺瘤(GH)>混合腺瘤>ACTH型腺瘤、TSH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