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是一种消极、弥散性的心理状态。青少年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危害身心健康。初中寄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由于特殊的学习、生活环境,孤独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消除初中寄宿生孤独感,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初中寄宿生孤独感的系统研究较少,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本研究在文献、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修订出初中寄宿生孤独感问卷。用修订好的初中寄宿生孤独感问卷对800名初中寄宿生进行调查,并对其性别、年级、学校性质等变量进行分析,以探讨初中寄宿生的孤独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丰富寄宿生孤独感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寄宿生孤独感是一个多维概念,它包含他人拒绝、孤独感受和他人接纳三部分。(2)修订的初中寄宿生孤独感问卷的各项检验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孤独感研究的测量工具。(3)初中寄宿生孤独感水平不高。初中寄宿生孤独感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寄宿类型、学校性质、学校地域、学习成绩排名、父母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上差异显著。(4)初中寄宿生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初中寄宿生孤独感对心理健康起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初中寄宿生孤独感对社会支持起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初中寄宿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初中寄宿生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起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初中寄宿生社会支持是在孤独感与心理健康关系间起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