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考证是文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孔子即已讲“无征不信”,清代乾嘉学派运用它取得了空前的学术成就。但古人是将其运用于经史研究,以这一方法运用于戏曲者,始自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出,使向来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真正跻身于现代学术大厦之中。王氏在全面梳理古剧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元杂剧的方方面面,或受材料与精力所限,在论述元杂剧家生平事迹时,依据的主要材料仅钟嗣成《录鬼簿》。真正以元曲家生平作为研究对象,全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证是文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孔子即已讲“无征不信”,清代乾嘉学派运用它取得了空前的学术成就。但古人是将其运用于经史研究,以这一方法运用于戏曲者,始自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出,使向来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真正跻身于现代学术大厦之中。王氏在全面梳理古剧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元杂剧的方方面面,或受材料与精力所限,在论述元杂剧家生平事迹时,依据的主要材料仅钟嗣成《录鬼簿》。真正以元曲家生平作为研究对象,全力搜索文献资料、考证其行迹的,是孙楷第先生。他的这项工作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1981年修订版《元曲家考略》问世,共考证作家八十五位,成为元曲家生平研究的第一功臣。同时及后来学者,也都不同程度的补充推进了孙先生的这项学术研究。元人文献浩繁,孙先生以一己之力,在没有现代数据检索的情况下,能搜索到如此多的材料、考证如此多的曲家事迹,实令人敬佩。但还有不少文献未被查索使用,自然也是在意料之中的。近来的研究者,或限于自己的研究课题,或担心徒劳无功,很少有以“元曲家新考”为研究题目。只是就自己现有的研究对象、阅读范围,就偶尔发现的新材料、新证据撰而为文,虽对个别作家的事迹的了解认识有帮助,但对元曲家整体研究的推进,难著功效。笔者二O一五年从袁师世硕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协助袁师做《录鬼簿》汇校整理工作。在这期间,编集了有关元曲家生平传记的资料,并对有疑问的材料间作笺注。除正史有传的作家外,累积文献四十万字。在现代学者编纂的元代诗文词总集之外,翻阅了大量石刻文献及清人编集的有关元人书画题跋材料。其中颇有一些新的收获。此外,元朝因有长达八十年没有科举的时间空白,汉族文人最主要的晋身之途就是从吏。《元史·孛术鲁翀传》所谓“科举未立,人才多以吏进”。而即便延祐二年恢复科举后,在种族歧视的政策下,汉族士子由科举而入仕的数量也很有限①。所以对元代吏职制度的研究,是破解元曲家身世的一把重要钥匙。为此,笔者翻阅了以《元典章》为代表的部分元代官方文书,并参研现代学者相关方面的研究著作。正是在这些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先后撰成若干单篇论文,部分公开发表在一些刊物上。现在择出材料较丰赡、据新发现的文献可以解决学术史上的一些问题的若干种,以作家时代先后为次序,撰成《考辨》,计得总数十九人。遵循学界元曲研究的通例,分散曲家(上篇)、杂剧家(下篇)两部分。其中散曲家十一人,杂剧家八人。通过对有元一代曲家的整体研究,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曲家的身份构成是有差异的,并非如过去笼统的“底层文人”所能界定。元初,面对方兴的曲体文学的出现,文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如关汉卿、白朴等一批具有包容开放思想的文人积极接纳,参与其中。而另一部文人则仍严守传统,在诗文领域继续骋才。这两个领域的文人也就各自分为不同的阵营,彼此间少有交集。介乎两者之间的则是偶作散曲而不染指杂剧的作家,他们从“今乐府犹古乐府”的崇古思想出发,以散曲为古乐府的当代变体。文人这种自我身份的分流现象,随着大量曲体文学的涌现,对本朝这一新兴文体价值意义的认识的深入,至元中后期发生改变。邾经曾中进士(应是乡贡进士);钟嗣成是名士邓文原的弟子,也多次参加江浙乡试;张鸣善以诗歌创作擅时名,与诗人张翥、成廷珪等交往密切。他们都不以参与杂剧创作为耻。正是对曲文体的价值的深化认识,在面对登峰造极的唐诗、宋词时,他们以“大元乐府”作为与之抗衡的底气和资本。作为有元一代诗文领袖的虞集,将“国朝之今乐府”与“汉之文章”、“唐之律诗”、“宋之道学”,并称为“一代之绝艺”。对通俗化的杂剧,也认为其“有深意焉”,“不失为美刺之一端也”而加以肯定。也正如此,元后期出现了一批对元曲作家及作品文献整理的著作,诸如贯云石、虞集、杨维祯等文坛领袖纷纷为之作序。从这个角度说,“元曲的经典化”,不必等到明代,元本朝人已然自觉的认识到了。
其他文献
在夸克模型中,强子由一对正反夸克或三个夸克组成;而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QCD)——预言胶球、混杂态和多夸克态这些新型强子的存在。因此在实验上寻找新型强子对检验和发展QCD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许多高能物理实验的重要物理目标之一。北京谱仪Ⅲ (BESⅢ)的工作能区在2 GeV至4.6 GeV,为τ-粲能区物理的详细研究提供了条件和机遇。J/ψ衰变一直被认为是寻找和研究新型强子的理想
目的总结儿童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临床特征,分析RM相关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认识儿童RM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断RM的9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儿童RM患儿的临床特征,探索儿童RM相关的AKI的危险因素。结果(1)93例RM患儿发
目的对比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肺转移患者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99mTc-MIBI)显像结果与放射性碘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131I whole body scan,131I-WBS)结果,探究99mTc-MIBI显像结果对于DTC肺转移患者放射性碘治疗后的应用
目的:利用血清及胸水肿瘤标志物和CT征象建立肺癌风险预测模型,为伴有胸水的肺部病变患者提供癌症风险评估,以辅助肺癌的诊断。方法:收集并整理出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536例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训练集402例,验证集134例。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及既往研究经验对肺癌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来进一步明确变量。根据分析结果,共构建了三个预测模型(分别为M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高危肺栓塞(PTE)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干预措施,探讨该类患者出现不同预后的原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及疑诊为高危PTE的4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15天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比较其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合并基础疾病、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将溶栓治疗后的26例患者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早期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42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术前LMR预测PTC复发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与高LMR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特征及复发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使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出现血管损伤及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避免或降低血管损伤及术后出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的4281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术部位、巨大疝/阴囊疝、凝血功能、术前抗栓治疗、复发疝、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因素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对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分析发生血管损伤的原因。
目的研究发现放疗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但放疗分割方式会影响联合治疗疗效,125I粒子植入(radioactive particle implantation,RPI)是一种近距离超分割放疗,其对肿瘤免疫内环境的影响及联合抗PD-1治疗的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125I RPI联合抗PD-1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FLAG方案(D-FLAG)挽救性治疗初次诱导失败以及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0例初次诱导失败以及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使用D-FLAG方案化疗后的缓解率、不良反应及生存期,评估D-FLAG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0例患者经过1疗程的D-FLAG方案化疗后,60%(6/10)的患
心力衰竭发生心脏结构重构的同时会发生心脏电重构,心力衰竭电重构促进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等事件发生。部分临床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心室电重构,降低HFrE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部分临床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有关;也有临床研究发现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心房电重构,减少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通过改善心力衰竭时病理性电重构和离子通道表达水平影响心脏电重构,具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