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务微信是电子政务的一种形式,是不同于政务微博的另一种新兴网络政务平台,在推动信息公开、引导网络舆情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各级党政机关部门竞相开通政务微信,尽管从“量”上看,政务微信建设已经小有成就,但“质”却参差不齐,很多政务微信账号活跃率不高,成为继“僵尸网站”之后得“僵尸微信”。“僵尸号”、关注者少、发布内容阅读量小、重宣传功能轻服务功能等问题较为普遍与突出。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务微信的发展尚处于初级的摸索阶段,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指导,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各部门的政务微信在功能定位、内容设定、运行管理方面差异较大,甚至相同部门的政务微信的菜单设计也有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微信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探讨政务微信的建设运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依据新公共服务、交往行为以及无缝隙政府等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厘清了政务微信建设、运行的基本定位,包括平台设立定位、平台框架要求、平台运行规范等三个方面,并梳理了部分地区所出台的有关政务微信的管理办法,以了解国内政务微信建设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对S市民防局政务微信的建设现状进行案例解析。发现, S市民防局政务微信开通时间不长,处于探索发展期,缺少规章制度的指导,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不完善的之处,如存在平台定位不明确,内容发布主题不均衡,运行孤立、缺少协同,管理制度尚待建立;本研究认为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律法规的滞后,统一规划与引导的缺失,内部管理制度的空白等,另外也受到人员观念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需要国家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政务微信的发展作正确指引;其次,要协同规划,探索政务微信矩阵建设;第三,要制定地方政务微信管理制度,对管理体制、发展定位、发布要求以及效果评估做出规定,最后,强化政务微信的服务功能,为公众带来深度、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