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科技创新对保证粮食安全进而保障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种子产业科技创新属于农业科技创新的范畴。当前种业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种子产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但由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时间短,长期的政企不分经营模式在体制和观念上都阻碍了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极不相称。深入开展我国种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旨在明确我国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探讨促进我国种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对策,加快种业企业的发展。(1)种业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它所生产、经营的产品是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活的生产资料。综合前人的论述和通过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理解,我们将种业企业科技创新定义为:种业企业科技创新是种业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的与新品种选育开发、生产到商业化销售、应用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种业企业科技创新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领域。(2)种业企业科技创新是一个不断构思、组织、研究、开发、传播、推广、应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系统过程,其核心是农业品种的创新。但品种创新的基础是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种子的生产中,又伴随良种繁育方法、种子加工贮藏方法、质量检验方法以及植物营养、病虫防治等方面的创新;而要从新品种种子获得效益,还要品种权保护和推广营销等方面的创新相配合。(3)以农业品种创新为主体的种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作为一种技术的、经济的和社会的活动,对象是有生命活动的生物有机体,使得它有别于工业技术创新和一般的农业技术创新,其特征是:创新对象的复杂性、创新活动的系统性、创新过程的长期性、创新投入的风险性、创新效益的外部性。(4)我国当前存在的注册种业企业(资金500万元以上)约1.2万家,上市企业仅8家;山东省注册资金1 000万元以上的种子公司有1 5家、注册资金5 00万元以上的种子公司247家。从玉米品种审定情况看,2002年种业企业所育占审定品种数的38.46%,2008年种业企业所育占审定品种数的70.59%;登海-先锋种业率先进行了种子加工工艺创新、销售理念和策略创新。表明我国种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逐渐增强,种业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5)尽管我国种业企业农业品种技术创新取得较好的绩效,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问题主要表现在: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少,模仿性创新成果多,新品种选育速度慢;品种单一,适应性不足;种质资源研究、利用薄弱;种子生产、加工设施落后,种子质量水平偏低;销售方式僵化,企业信誉度不高;信息传播的供给和需求脱节。(6)我国种业企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很多也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制度制约因素,包括观念、作风、管理体系等方面还未脱离计划经济的烙印,市场手段运用不够,政府投资不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完善等;种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管理制约因素,包括决策者的素质、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决策机制不科学,创新资金不足,创新基础条件落后,人才限制等。(7)根据我国种业企业运行现状的调查和对国外经验的借鉴,认为当前我国种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模型由三个子模型组成,各子模型又包括各自下一层子模型。企业的运行模式主要可以选择自主创新模式、跟随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三种。(8)美国、法国、印度三个典型国家农业品种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借鉴国外经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种业企业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包括政治推动,加大扶持和服务,创造适合于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种业企业科技创新的自我发展战略则包括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广聚、重用兼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多渠道融资筹集科技创新资金和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经营方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