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紧张对城市人民的生活,城市的发展影响重大。珠海市水资源呈现出“西多东少”特征,而城市主体偏东,加之近些年咸潮上溯加剧,水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对此,珠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强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合理调配水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市水资源紧张的矛盾。但同时,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高、投入大,保护区内村镇为保护水源地环境生态付出了较高的机会成本。因此根据珠海市“西水东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实际,本文以饮用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并以珠海市斗门区为例,对生态补偿机制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通过对生态补偿理论、生态补偿原则的相关分析,在以往相关的研究基础上,从水源区生态建设和保护投入、饮用水源保护区限制工业发展损失的机会成本、水资源费的补偿、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移补偿四个方面开展论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分别采用费用分析法、机会成本法、水资源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对各部分补偿费用进行计算。同时考虑到水量、水质、补偿意愿、支付能力等因子,引入水量分摊系数、效益修正系数、支付意愿—恩格尔系数进行补偿量的修正,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模型,确定了珠海市斗门区的生态补偿量为3462万元,并提出补偿途径与措施。研究表明,饮用水源区生态补偿模型的建立将协调饮用水源保护区域与供水受水区域的发展关系,促进水源地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公平、和谐的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