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棉再生体系的建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ayab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棉花的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籽可以榨油和制造蛋白质,棉花生产的兴衰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生产上对棉花品种的产量、抗虫性、抗病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等性状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传统的育种方法很难彻底解决上述一系列的问题。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将是棉花育种的必然途径。传统作物育种方法结合经典生物技术己经广泛地应用于作物改良,如棉花的转基因技术。目前转基因的方法很多,在棉花的遗传转化中应用的主要有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其中前两种方法都需要建立基因转移的受体系统。
  建立高效而稳定的作物遗传转化体系,是保证作物转基因获得大量可供筛选群体的前提条件。海岛棉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突出,特别是具有抗棉花黄萎病的特点,是棉花品质改良、抗性遗传及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重要的资源材料,对棉花的遗传改良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及潜在的利用价值。
  本论文对海岛棉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以28个海岛棉品种(系)为实验材料,对海岛棉的体细胞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军海1号”、“新海3号”、“GZZ488”三个品种容易诱导出疏松的、淡黄色的愈伤组织。2、对多种激素及其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进行了研究,其中2,4-D/KT对所有供试棉种愈伤组织诱导都有效,通过改变激素的种类和浓度、KNO3加倍、改变糖源、添加物、低温处理等方法,愈伤组织的质地和状态都接近分化状态,但进一步的继代培养结果不明显。3、以“新海21号”、“新海14号”、“85H”为材料,对海岛棉的茎尖丛生芽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得出6-BA对茎尖丛生芽的有效性;并认为6-BA的浓度为1.5mg/l时,最为有效。对海岛棉的茎尖遗传转化体系进行研究,得出对茎尖共培养3天,其转化效率最高。抗性绿苗率为77.8%。PCR检测的阳性率为83.3%。
其他文献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引种最为成功的外来物种。由于其种质资源匮乏,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很难培育出在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方面有突破性的新品种。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对植物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有促进或干扰作用的有关基因导入栽培的陆地棉基因组中,是培育棉花新品种和创造出棉花新的转基因雄性不育类型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实验室已经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
学位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由于其根系再生能力差,移栽成活困难,生产上常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技术,以解决棉花移栽成活困难的问题,使棉花生育期提前。但即使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缓苗期仍至少有15d,不仅影响了棉花早发,同时也影响了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所占的比重,因而培育出生根力强的棉花新品种,对于棉花移栽早发、耐旱、防早衰、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发根
学位
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较为系统地研究不同性状与栽培稻抗旱性的关系,利用基于土壤水份梯度的抗旱性鉴定方法与设施(罗利军,2005),调查了148个栽培稻品种和76个以中413为背景的多亲本导入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分析了水旱条件下各材料的产量与不同产量因子的相关和回归,以及不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二是探索栽培稻对不同水层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在PVC根管中种植典型水旱稻品种及
学位
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创新和利用,对防止遗传基础单一化,选育甚至重新塑造一批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的油菜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早期预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对指导杂种亲本的准确选配,选育出强优势杂种组合意义重大。本试验应用SRAP、SSR分子标记分析评价了48份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的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根据品种间的遗传聚类结果,选择12份亲本按NCⅡ6×6配制36份杂种,并进行杂种优势比较试验,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2000年以来种植面积已突破7,337,000公顷,面积和总产均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长江流域是世界油菜最大的产区,面积约占世界四分之一。油菜既是高油分作物,又是高蛋白作物,在世界范围如加拿大、西欧、北欧、澳大利亚、印度等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是世界上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油菜菌核病是制约我国油菜生长的重要病害,影响产量很大。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油菜主产区,生育
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筛选栽培稻抗旱标识品种,利用基于土壤水分梯度的抗旱性鉴定设施与方法(刘鸿艳等,2005),调查18份对水分胁迫具不同抗性的栽培稻在生殖生长至灌浆结实期的形态特征和和生理生化特性,并且在收获期取样考察其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同时,利用PVC根管种植调查所有供试材料在水旱对照处理下的根部性状特征,综合分析了水旱条件下各材料的抗旱性表现;二是利用优良水稻不育系、旱稻保持系和旱稻恢复
学位
在农业生产中杂草象害虫及病害一样威胁着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且由于杂草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繁殖力都比作物强,而且种类繁多,用传统的人工除草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化学药剂除草成为防除杂草的一种最有效,最省工的办法,因此,选育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已成为化学除草的迫切需要。利用常规的杂交、回交等育种手段,可将已获得除草剂抗性作物中的抗除草剂的基因导入目标品种。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恢复系
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中双4号RDH×P28)F1代和P28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和再生苗形成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利用油菜抗寒鉴定方法对所构建的DH群体各DH系进行了抗寒性鉴定,筛选到抗寒性强种质资源。同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各DH系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甘蓝型油菜(中双4号RDH×P28)F1代和P28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产量作物,也是最大的天然纤维作物。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棉花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以16个亲本构建的综合群体为材料,借助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分子标记和产量性状数据通过方差分析和t-检验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关联分析,旨在找到与产量性状相关联的标记。  取得的试验结果如下:1.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世代间相关分析表明:衣分的广义遗传力是最高的,达到6
学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纤维是己知纤维素纯度最高的天然资源之一,在世界纺织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棉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却相对落后。T-DNA介导的基因诱捕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鉴定和分离基因的新方法,目前该技术已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为了挖掘棉花基因组上的信息,配合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高通量的策略,给棉花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