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美丽乡村村域规划研究——以四川省马桑村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农村精准扶贫”为背景,关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程度很高,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如火如荼的乡村城镇建设活动开展的同时,人文历史环境逐渐消亡殆尽、自然山水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诸多“城镇病”逐渐蔓延至乡村:“火柴盒式”的建筑、“战壕式”的马路街道人车混流......此外,由于城镇建设方式的西方模式直接引入乡村,导致整体乡村景观意象趋于盲目同质,和当地村镇实际基础环境脱节,为图纸改造而改造,并没有合理的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乡村建筑的规划与实践就必须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基础,联系当地农民生活习性、生产发展、生态优势,完成乡村村域综合规划和改造。  论文首先点出“美丽乡村”建设是决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城镇化”和“三农一体化”的重要抓手。“精准扶贫”能让“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更准确对接当地实际情况,按需规划,两者不能分割。通过梳理国内外已形成的有效理论和实践经验,明确了“美丽乡村”围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这一核心进行建设规划。第三章节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农村精准扶贫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针对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本体,就其规划的经济、生态、文化三大目标体系进行分析,以及“美丽乡村”七大发展模式和规划路径的总结。明确村域建筑及其环境治理的原则,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策略与方法,为规划设计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再者,以“四川南江县马桑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作为实践研究项目,对前面系统理论总结加以验证,分析马桑村目前在“生活”、“生产”、“生态”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实现总体构思、设计要素和建筑景观设计等阶段的新型美丽乡村形象协调发展,为乡村的一个区域或者村落探索提供新的理念视角和实践依据,实现“一乡一貌、一村一品”。注重“整体区域”的历史传承、统筹安排、系统考虑;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中,探讨与实践乡村“就地城镇化”现实意义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与深入推进,对城镇规划研究与实践的论述不少,但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并推广实践应用的关注度较低。本文意图对城乡规划学、生态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侧重“三生”中的“生活”方面,对马桑村的建筑和环境,以及扶贫状况综合现状条件进行梳理,更好地把握对“马桑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针对“马桑村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思路与机制”等方面详细阐述和深入分析“精准扶贫背景”提供坚实的基础,且深入探讨所存在的问题,如用地功能缺失、空间形态混乱、功能和景观缺乏等几个主要方面;对马桑现阶段所进行的“精准扶贫”的相关内容、目标、措施、保障等进行阐释,以便能结合实际政策和制度背景,提出符合马桑村域实际情况的规划设计解决方案。涉及马桑村村域“三生”宏观规划设计;“生活”方面的村镇、建筑风貌中观设计;“生活”方面的建筑景观微观塑造等几个部分。  另外,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落后地区”乡村——南江县马桑村为例,有“落后”的制约性,也有“原生态”的优势,特别是“盲目城镇化建筑形式”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还不太深,利于在“白纸上作画”,继承良好的山水环境,同时塑造符合现代审美和生活需求、个性鲜明的场镇风貌。  总之,梳理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理论依据,并实验性的指导“项目设计”实践。乡村综合环境治理的同时,保护利用当地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地方特色、挖掘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注重获得良好的乡村意象空间和景观效应,提质人居环境,这也是“生态思想”融入乡村规划设计的一次尝试和实验,其成果覆盖从思想上引起注意、实践中得以启发;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丰富理论。希望以此案例,辐射这个村域周边村社,甚至为整个南江、川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其他文献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采用整体论的系统方法,把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新模式。生态基础设施建
民居和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体现,民居的发展一脉相承,传承了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石家庄西部山区民居选用当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意识到地球资源的可贵,想要继续生存就不得不将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因此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长期发展的共识。建筑能耗在资源消耗总和中
本文以郑州市边缘区村落为研究对象,笔者在调查分析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近城边村和远城边村两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选定三个典型村落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城市规划学、社会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起步较晚,社会认可度不高,在缺乏关注与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我国大面积的历史文化街区都没有得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在城市主城区承载力有限背景下,城市新区的出现对有效实现城市人口分流、扩大就业岗位提供了可能。新区的产生尽管是城市化发展
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可持续发展到观念,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同时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的发展。然而经
农业转型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内部转型已经初见成效,同时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农业转型发展
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人类逐渐认识到气候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气候学角度进行景观设计能够营造更加舒适的空间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