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已经从改革开放时的贸易小国发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自2010年起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与此同时,伴随着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投资,传统的以国家和产业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形式日益淡化,而以微观企业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形式日益普遍。国际贸易学研究领域的焦点也从传统的国家和产业层面转移到企业和产品层面。由此,以企业异质性为特征的新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新新贸易理论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和异质性企业内部化生产组织选择,研究了当代国际贸易现实中等诸多事实。新新贸易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是探讨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新新贸易理论中的Melitz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为切入点,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STATA12计量软件,在检验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的基础上,从全样本、分企业类型(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企业生产率、企业规模、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企业类型、企业所有制、沉没成本企业异质性因素以及产业和区位的控制变量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以期为中国企业出口贸易行为选择以及政府贸易战略的制定,提供来自微观视角的经验证据。本文研究发现:(1)研究的14个行业中6个行业符合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8个行业不符合,是否符合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与行业本身特性有关。(2)全样本研究发现,企业生产率、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强度显著负相关,这与中国出口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主要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有关;技术创新、外资比例、沉没成本与企业出口强度显著正相关,其中沉没成本的边际影响最大,外资比例次之,技术创新影响最小;人力资本、产业特定效应、地区特定效应对企业出口强度的影响显著。(3)分企业类型研究发现,企业生产率、沉没成本、人力资本、产业特定效应、地区特定效应对外资和本土企业出口强度的影响一样,且与全样本结论一致;企业规模与本土企业出口强度显著负相关,与外资企业出口强度不相关,这是因为本土出口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而外资企业通常在进入国内市场前就已决定其出口行为;技术创新与本土企业出口强度显著正相关,与外资企业不相关,说明外资企业主要是通过直接引进和购买国外先进生产设备来获得出口竞争优势,本土企业则主要通过努力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来获取出口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