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肇嘉浜路以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j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世界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城市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丰富多彩的城市遗产,它拥有极高的风貌价值、历史价值、使用价值和区位价值等。历史风貌保护区就是上海城市遗产艺术价值的一个主要内容。尤其是二十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大规模开发,怎么样保护这些历史脉络,保护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区,成为上海构建世界城市的重要内容。本文是基于上海市徐汇区肇嘉浜路以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实践研究而展开。浜北历史文化风貌区是目前上海市最大的、花园建筑最集中、历史风貌保存得最完整的区域。对该区域展开研究目的是探索在市场化开发背景下,政府、企业和社会如何实施对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本文通过对徐汇区肇嘉浜路以北历史文化风貌区实地考察、资料收集、调研分析,分析和总结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和保护开发存在的困难。通过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成功经验,提炼和归纳出对该风貌区保护的思路、坚持的原则、难点的破解、相关的对策和推进的步骤。采用假设开发法和街坊模拟法的方法,测算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市场盈利情况,并进行方法的比较和评价。作者认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采取捆绑式保护和开发的办法,即对花园住宅进行置换、其他建筑进行整修、旧里等建筑进行动迁和新建,从经济意义上是有价值可言的,而且在现实背景下每个街坊也有操作性。此外,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共同推进风貌区的保护。论文对于市场化运作下如何保护和改造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了阐述,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论文还提出:环境塑造和文化注入也是提升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关键措施,并对如何塑造和注入提出了操作性意见。论文最后,作者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政策进行了展望和建议。目前上海正面临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风貌区需要保护和利用的难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对风貌区保护只有比较宏观的规划设想和参数约束,实践中就如何有效推进、经济性分析和细化方案相对比较缺乏。所以论文对徐汇区肇嘉浜路以北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研究,不仅有现实意义和操作意义,也为其他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提供了比较宝贵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微波毫米波电路系统的高速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复杂、电性能指标越来越高,同时其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整个系统迅速向小型化、轻量化、高可靠性、多功能性和低
凹凸棒石是一种具有链层状结构的晶质水合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在我国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凹凸棒石具有大表面、强吸附性等特点,常被研究用做处理污水的吸附剂,并
经历过多次地产市道的起落和兴衰后,部分香港房地产企业已形成了有效的经营获利模式,当中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担当了一定的角色。本研究希望籍着对香港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
在众多领域,比如军事上的战场监视、防空系统,民用上的交通管制、机器智能、医疗器械,目标跟踪都是一个基本的或重要的问题。随着应用的推广,各种新的技术被应用到目标跟踪中
本文首先分析了雷达与侦察干扰机在发射信号共享(能量共享)意义上一体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讨论了雷达和干扰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的混沌系统及其编码方法,研究了采用混沌调制或混沌
中泰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建交30周年来,政治关系步步推进,经贸交流越做越大,目前两国关系正朝着战略合作的高度发展。中泰两国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其两国友好合作
人脸检测问题最初是作为人脸识别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提出的,但随着人脸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开发实际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人脸检测的最初研究不再能满足需求。由此,人脸检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极为低端的水平,在工程项目中还存在着大量工期长、浪费大、质量差、造价高、污染重等现象,这些问题对于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
一项发明专利申请被公布后,申请的发明处于公开状态,随时面临被第三人利用的可能。申请人也不能阻止第三人利用申请专利的发明。依我国“早期公开、延迟审查”的专利审批制度
近年来,老年旅游市场作为一个不断壮大的旅游细分市场,在国内外受到旅游业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目前我国老年旅游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老年消费者在进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