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是限制鱼类生长的重要营养因子,也是决定饲料配方成本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或开发新蛋白源是营养学家长期致力的研究重点。杂交乌鳢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养殖鱼类,由于营养与饲料参数的缺乏,加之鱼粉价格居高不下,近年来养殖效益急剧下滑。为此,本试验评价了四种不同蛋白源替代部分鱼粉的应用效果;探讨了发酵桑叶在杂交乌鳢饲料配方上的应用方案;然后根据本课题组已有的研究结果,对棉粕、菜粕、蚕蛹和桑叶进行生物发酵后,配制成一种复合蛋白源,研究其应用效果,旨在为新型蛋白源的开发和水产饲料配制技术的优化提供新思路。研究结果如下:1、为比较研究去皮豆粕、棉籽蛋白、加拿大菜粕和鸡肉粉对杂交乌鳢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配制一种应用基础饲料(对照组),用去皮豆粕、棉籽蛋白、加拿大菜粕和鸡肉粉分别替代25%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CP 42%,GE18 MJ/Kg)的试验饲料,饲喂杂交乌鳢(初均重25g)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蛋白源替代部分鱼粉显著降低杂交乌鳢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效率(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摄食率以菜粕组最高(P<0.05)。豆粕组、棉粕组和菜粕组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鸡肉粉组(P<0.05)。蛋白源替代部分鱼粉会显著影响杂交乌鳢全鱼氨基酸含量(P<0.05),菜粕组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棉粕组最低。各蛋白源替代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脂肪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鸡肉粉组最低。蛋白源替代部分鱼粉会显著降低肝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鸡肉粉组最低(P<0.05)。各试验组血清中MDA含量、SOD和CA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豆粕和菜粕的替代效果最好,棉粕次之,肉粉最差。单一蛋白源替代杂交乌鳢饲料中的鱼粉不宜超过25%。2、为研究发酵桑叶的功效,在高脂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7.5%(低桑组)和15%(高桑组)发酵桑叶,配制成3种等能等氮(CP41%,GE19.5 MJ/Kg)的试验饲料,饲喂杂交乌鳢(初均重26g)8周。结果显示,低水平发酵桑叶不会影响杂交乌鳢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P>0.05),而高水平发酵桑叶会显著降低杂交乌鳢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P<0.05),各试验组摄食率和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会显著降低杂交乌鳢全鱼的粗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比、脏体比和肠系膜指数。而高水平发酵桑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AST和ALT活性以及TC和TG含量(P<0.05)。且随发酵桑叶水平的增加,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低水平发酵桑叶不会影响杂交乌鳢生长,而高水平发酵桑叶会显著抑制杂交乌鳢的生长,但有利于肝脏健康,改善机体代谢功能(脂质代谢和糖代谢)。3、为评价一种复合蛋白源(由发酵棉粕+发酵菜粕+发酵蚕蛹+发酵桑叶+晶体氨基酸组成)在杂交乌鳢饲料中的应用效果。用该复合蛋白源分别替代饲料中0%、12%、24%、36%和48%的鱼粉蛋白,配制成五种等能等氮(CP42,GE18MJ/Kg)的试验饲料,饲喂杂交乌鳢(初均重22 g)8周。结果表明,48%替代组杂交乌鳢末均重、特定生长率、蛋白效率和饲料系数在各组中最差,各替代组脏体比、肠脂比和粗脂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脂肪酶活性在24%组时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替代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肠蛋白酶活性则相反,36%和48%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ALT和CAT活性在24%替代水平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SOD活性在24%替代水平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代谢指标中CHO随替代水平升高显著降低(P<0.05)。综上得出,复合蛋白源可以有效替代杂交乌鳢(初重20g)饲料中12%的鱼粉蛋白,更高水平替代虽然会降低杂交乌鳢生长性能,但可以提高养殖鱼类的可食比,改善杂交乌鳢的肝功能,促进鱼体脂质代谢。总之,该复合蛋白源替代水产饲料中适宜量的鱼粉是可行的,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