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心理健康的双因素模型为理论基础,以积极心理健康及消极心理健康两个维度共同作为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以1064名南京大学2012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横向研究的方法,探索心理弹性、气质性乐观及自我价值感这三个心理变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同时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探索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和消极心理健康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研究采用问卷法测量了研究对象的积极心理健康、消极心理健康、心理弹性、气质性乐观以及自我价值感,采用Bootstrap方法,运用SPSS 22.0对横向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采用多层线性模型,运用HLM6.08对纵向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心理弹性、气质性乐观、自我价值感与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存在正相关;心理弹性、气质性乐观、自我价值感与消极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2)心理弹性和自我价值感在气质性乐观对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其中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值为0.14,自我价值感的中介效应值为0.08,模型总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22。(3)心理弹性和自我价值感在气质性乐观对消极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完全中介效应,其中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值为-0.21,自我价值感的中介效应值为-0.09,模型总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31。(4)2012年-2015年这四年间,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上升,上升速率为2.04;同时,大学生消极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下降速率为0.15。根据心理健康的双因素模型,可以判断,在本研究进行的四年间,被访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同时,积极心理健康水平的上升速率与消极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速率均未检验出显著性的个体差异。最后,根据研究得出的结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实务工作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