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制幻觉是指个体由于错误地在自身行为与结果之间建立起因果关系,而在随机事件中觉得自己正在控制情境,并且高估自己决策的成功概率。以往研究者围绕控制幻觉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控制幻觉与个体想要达到某个目标的意图和可觉察到的个体行为和结果间的关联有关。遵循这一思路,本研究采用间接测量法,试图从风险决策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获得与损失情境下风险评估与问题卷入程度对其控制幻觉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一个情境问卷调查和两个实验研究,均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以情境问卷的形式调查控制幻觉是否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之后以2(高风险评估与中等风险评估)×2(高问题卷入与低问题卷入)混合实验设计,分别在获得与损失情境下考察风险评估与问题卷入程度对控制幻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选择权与选择偏好的交互作用显著(z=-3.453,p<0.01)。(2)获得情境中,评估中等风险时,高问题卷入组比低问题卷入组更多的以自选方式选牌(χ2(2,58)=11.737,p<0.01);在评估高风险时,高问题卷入组比低问题卷入组更加偏好确定性的收益(,(2,58)=7.299,p<0.05)。(3)损失情境中,评估中等风险时,不同问题卷入组大学生的选择偏好没有显著差异(,(1.58)=1.801,p>0.05);评估高风险时,高问题卷入组比低问题卷入组更多的以自选方式选牌(χ2(1.58)=8.718,p<0.01)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选择权能够诱发大学生控制幻觉的产生。即表现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2)自利意图对大学生的控制幻觉具有重要影响,他们容易被利益所迷惑。当需要大学生盈亏自负时,他们倾向于去主动控制随机事件;如果不需要大学生自负盈亏,他们能够保持理性,依靠概率大小进行决策,并不认为自己有控制随机事件的能力。这充分说明“急功近利”的心理会诱导大学生作出非理性决策。(3)在获得情境中,评估中等风险时,大学生通过主动控制随机事件的方式获得风险收益;评估高风险时,大学生通过保守策略获得确定性收益。(4)在损失情境中,评估中等风险时,大学生没有控制偏好,只是随意决策;评估高风险时,大学生通过主动控制随机事件的方式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