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1]。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热毒疮疡,癞瘕积聚等症。2009年启动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灾区药材资源恢复重建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及示范”。本文为该项目子课题“大黄种植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的部分内容。1.大黄种子鉴别方面本文首次对大黄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同时针对大黄种子充伪或掺伪的现象,从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次建立了基于化学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法、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法、沉淀反应法,并申请专利3项。能够保障大黄种子真伪鉴别的快速、准确,为建立大黄种子质量检测体系,保证大黄种子质量奠定基础。2.大黄种子质量评价方面大黄种子质量是保证大黄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大黄种子质量研究出发,收集了甘肃、四川、西藏、青海以及河北、安徽等6省区的37批大黄种子。主要考察了大黄种子的净度、千粒重、水分、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测定方法,并建立了大黄种子质量检验规程;以净度、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为主要指标,分别制订了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种子质量标准(草案)。从影响种子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出发,将大黄种子的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作为主要指标,采用加权评分法和K-均值聚类法对37份大黄种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18份特性优良的大黄种子,其中掌叶大黄6份,唐古特大黄12份,为阿坝州大黄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的创制材料。大黄种子鉴别、检验及控制等技术,能有效保证用于生产、销售的大黄种子质量,为规模化、集约化大黄种植提供源头保证。3.大黄种子贮藏特性方面本文连续三年对室内常温和低温低湿贮藏条件下的大黄种子进行贮藏特性研究。两种贮藏条件下大黄种子千粒重无明显差异;而低温低湿条件下贮藏的大黄种子的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明显高于室内常温条件下贮藏的种子。在低温低湿条件下贮藏一年、两年后,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变化不明显,千粒重、生活力、发芽势降低;大黄种子在室内常温条件下贮藏一年、两年后,千粒重变化无明显差异,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明显降低。因此,大黄适宜在低温低湿条件下贮藏;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虽然对发芽率以及发芽指数影响不明显,但种子活力、发芽势降低,发芽缓慢,结合前期的田间出苗率试验,建议用于播种的大黄种子为当年采收或贮藏不超过1年的大黄种子,否则将影响出苗的整齐度以及种苗的质量。4.大黄初加工方面大黄传统初加工方法无标准可依,加工时间长、效率低,并容易产生发霉、腐烂、糠心等现象,加工后的药材规格不一,质量良莠不齐,药材质量难以保证。本文在前期加工方法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黄药材烘干法的深入研究,考察了干燥温度、切制刀具、切制厚度等因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同时对40℃、50℃两种温度下的干燥速率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大黄最佳的加工工艺,其最佳工艺为采用不锈钢刀将大黄切制成2~3cm厚的片(段),在50℃条件三段式烘干,该工艺具有加工时间短、效率高、方便易行等优势,同时药材外观及化学成分符合药典标准,己申请大黄初加工专利1项。5.大黄药材质量方面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收集了55批大黄药材样品,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制订了大黄药材质量标准(草案),完善了大黄药材质量控制体系。如增加了对大黄药材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查;建立了药材及市场流通商品容易出现的伪品土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增加了番泻苷含量测定的内容,并用于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更能体现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整体性。同时进行了不同产地、不同年限、不同品种大黄药材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所有产地栽培三年以下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游离蒽醌总量均未达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不低于1.5%的标准;四川松潘、若尔盖栽培的唐古特大黄游离蒽醌总量高于掌叶大黄,栽培四年的唐古特大黄游离葸醌总量在1.5%以上;尤其是栽培五年和野生的唐古特大黄其游离葸醌总量均高于2.0%;大黄药材中番泻苷A含量高于番泻苷B,二者的总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甘肃礼县栽培三年生以下的大黄药材其番泻苷总量均低于0.10%,明显低于四川松潘、若尔盖栽培的大黄。结合产地、品种、生长年限以及含量、产量等因素,确立了唐古特大黄为阿坝州适宜栽种的主要品种,适宜采收期应在4年以上。种子种苗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提高种子种苗质量是保障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建立大黄种子质量控制方法,完善大黄繁育、栽培技术,制订大黄加工贮藏标准操作规程、提升大黄药材质量检测体系,将确保大黄药材的质量稳定可控,疗效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