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包括“一体两翼”,“一体”即公共财政体制,“两翼”即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预算外资金的概念长期以来取代非税收入的概念,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说法。但是在我国规范政府收入机制和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过程中,坚持全面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建立政府非税收入的新理念,淡化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可以说,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到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再到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标志着我国政府收入由按照资金性质分类管理转变为按照收入形式进行分类管理,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财政管理体系的一个思想认识的深化与探索实践的成果。非税收入关系到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非税收入的使用涉及到政府、部门和单位职责权限的划分,因此会变得十分复杂。并且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各级政府非税收入及其使用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规模上,至今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方面,政府非税收入是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各职能单位赖以生存的资金来源,如果取消收费,其正常运行则需要财政进行保障,则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地方政府强大的财政筹资能力和筹资意愿进一步巩固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保证了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离不开非税收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除了税收收入外大量游离于预算之外,这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自由裁量权不断膨胀,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和社会特权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企业单位和个人也因非税收入项目越来越多和负担不断上升而对此非议颇多,最终使人们不能不担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家性质的异化等问题。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处理好服务与收费这个“跷跷板”成为规范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关键所在,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享有“汽车之城”美誉的底特律于2013年7月18日申请破产保护,负债超过180亿美元。该市因财政困难无法自救而根据美国《破产法》向美国联邦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申请破产保护的城市。这种情况同样也对保持高速发展的中国敲响了警钟,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同样存在,中国会不会出现第二个底特律,这值得我们深思。非税收入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能在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但是另一方面会加剧当地居民、法人、中小型企业的负担,如何处理好这之间的矛盾也是地方政府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管理的一项问题所在。2012年河北省邢台市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决定,实行“政府服务零收费”,停收、取消100项市本级政府服务性收费和预算外收费项目。这100项政府服务项目从今日起不再收费。此举围绕让利于企、施惠于民、服务社会、优化环境的目标,本着既提高行政效能、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又兼顾市财政承受能力和不削弱部门监管职能的原则。有些地方政府受困于财政危机,政府没多余的钱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而有些城市则主动放弃服务性收费。由此可见,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处理好非税收入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