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滑模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ountryg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学和仿生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技术。下肢外骨骼作为可穿戴设备,与人体运动密切相关,实现了人机耦合,而实现人机耦合的关键就在于下肢外骨骼控制算法的研究,稳定且高效的控制算法可以实现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精准控制。本课题主要针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进行了力学建模,对滑模控制算法进行设计和实现,并完善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使得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具有优良的运动控制特性。本文首先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建立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3连杆模型,通过D-H方法分析,采用拉格朗日动力学分析建立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外骨骼机器人的电气传动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到了系统控制模型。重点研究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滑模控制方法,分析了外骨骼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在传统位置控制算法的基础上,设计重力补偿对控制器进行改进,形成具有重力补偿的位置控制;设计了等效滑模控制算法,通过设计饱和函数对符号函数完成替代以及分别对等效项和切换项进行设计,增强了控制器的抗扰动能力和响应速度;进一步设计趋近律切换模糊化自适应滑模控制,通过趋近律改变系统的趋近速度,通过模糊系统,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解决滑模控制的抖振问题。并通过MATLAB与Adams联合仿真的方式,对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本文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采用了双核心的控制器设计,设计了硬件流程和软件的程序实现,并建立了单腿测试平台,对设计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和可行性,证实了趋近律切换模糊化自适应滑模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就转化思想而言,所有数学问题都是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但究竟如何转化却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试图通过知识溯源,从"怎么想到这样做(即思路生成)"为切入点,以"目标分析法"
研究背景和目的:根据2002年国际尿失禁协会的定义,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分为三大类:排尿期症状、储尿期症状和排尿后症状,具体可有尿频尿急、尿失禁、尿潴留、排尿不尽、尿后滴沥、尿线变细等一系列多种症状。其中,临床上部分LUTS患者可伴随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本文中讨论的难治性LUTS是指难治性下尿路
网络化系统引入网络实现控制部件间的通信,具有成本低、易维护、方便扩展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注意到:网络带宽资源的有限性带来了网络诱导时延、数据丢包等问题,影响控制系统稳定运行。为了降低数据传输次数,节约网络带宽资源,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网络化系统稳定性分析、控制与滤波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也容易使数据传输过程遭受网络攻击的威胁。一旦网
结合新滩口泵站技术改造,利用前置导轮消除或减轻轴流泵汽蚀以及因进口流态不良引起的水力振动.装置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装上前置导轮后,叶轮进口断面的压力变均匀,振动减小,泵的汽
在小型混流式水泵水轮机模型装置上对转轮流道的压力分布进行了实测,并通过流动可视化摄制了翼间流动的图像;由实验与图像处理结果获得了“S”特性区的真实流态,讨论了“S”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