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研究表明隐喻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修辞学阶段,语义学阶段和认知语言学阶段。自从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隐喻研究发生了质的转向,从传统的修辞学方向转向了认知语言学方向。本文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对2013年的40篇奥巴马总统每周电台演讲中的隐喻进行研究。批评隐喻分析是Charteris-Black在2004年提出的一种隐喻分析方法,旨在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语言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隐喻。Charteris-Black认为批评隐喻分析研究步骤分为以下三步:1)隐喻识别(Metaphor Identification)。该步骤主要是收集会话文本中的隐喻例证,选出候选隐喻和隐喻关键词。2)隐喻阐释(Metaphor Interpretation)。该步骤主要是确定隐喻与其背后的认知、语用因素之间的关系,包括识别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s)和概念键(Conceptual Keys)。3)隐喻说明(Metaphor Explanation)。该步骤是指确定导致隐喻产生的社会因素和隐喻在劝导中的作用。本文基于批评隐喻分析研究步骤,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奥巴马演讲中有哪些类型的隐喻?2)奥巴马演讲中常见的概念隐喻有哪些?隐喻意义建构过程是怎么样的?3)奥巴马演讲中隐喻的意识形态功能有哪些?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如下:奥巴马演讲中主要有3种常见隐喻类型:1)方向和位移隐喻。隐喻关键词主要分为“向上”,“向下”和“位移”三类。2)建筑隐喻。隐喻关键词主要分为“建筑过程”和“建筑结构”两类。3)植物隐喻。隐喻关键词主要分为“成长”,“根”和“茂盛”三类。对这些隐喻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常见的概念隐喻为:1)向上即好;向下即不好。2)美国是一座建筑。3)美国是一种植物。本文进而对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探索分析,发现隐喻背后的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作者通过分析归纳出隐喻的三种意识形态功能:信息选择功能,激励劝说功能和凝聚力量功能。本文旨在帮助新闻读者洞察新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系统,建立合适的阅读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