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砜超临界微孔发泡的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06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孔高温工程塑料聚醚砜(PES)由于其特殊的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超临界流体为发泡剂制备微孔PES,考察了间歇发泡和连续注塑发泡过程中各种加工参数对微孔PES泡孔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在间歇发泡过程的研究中,首先利用压力衰减法测定了CO2在固态PES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饱和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要大于温度的影响。然后利用高压DSC测定了PES/CO2均相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并结合实验确定了PES间歇固态发泡的温度区间为200~250℃。发泡结果表明,快速降压法获得的微孔PES的孔径范围是1~13μm;孔密度在107-1011cells/cm3的数量级范围内;体积膨胀率的范围为1.1~5.1;较低(或者较高)的发泡温度、较高的饱和压力、较高的降压速率有利于获得具有较小孔径、较大孔密度并且孔径分布较为均匀的微孔PES;在发泡温度为230℃,并且饱和压力较高时,可以获得较大体积膨胀率的微孔PES泡沫塑料。   同时,本文还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微孔注塑成型过程中各重要加工参数对微孔聚醚砜(PES)制品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的影响,利用SEM电镜观测了制品的泡孔结构。结果表明,受冷却和剪切的影响,制品表层到芯层的泡孔形态不同。较高的熔胶量和SCF含量,适中的射胶压力和射胶速率以及较低的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有利于提高制品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随着熔胶量和SCF含量的提高而增大,随着射胶压力、射胶速率、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
其他文献
目前,金属纳米材料和金属硫化物以其在基础研究领域及实际应用领域中的巨大价值而受到广泛重视。由于纳米银、铜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等特点,使其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研究开发
【背景】: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并有明显家族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归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
随着能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开发高效的能源利用与环境治理技术已迫在眉睫。光催化作为一种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新兴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并在能源转化与环境治理领域展现出了巨大应用前景。二氧化钛(TiO2)作为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无毒、稳定的光催化剂,已成为光催化研究热点。然而,TiO2属于宽禁带半导体(禁带宽度3.2eV),只能吸收利用λ<387nm的紫外光,这严重降低了其太阳能利用率。本论文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