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关联与翻译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冗余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恰当的应用冗余能够增加信息的可预测性或者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冗余的普遍存在,对交际的成功进行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冗余在交际中的表现特征和作用,已经有大量的文献进行了研究,但是所采用的理论框架大多限于香农的信息理论或格赖斯合作原则的四项准则。   信息理论是香农在1948年提出的。它为工程学中在存在噪音的信息通道中信息如何传递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信息理论专注于数据的量化和可读性,并不考虑信息的重要性或其意义。因而,虽然信息理论在冗余量化方面获得了大量的成就并在许多学科得到应用,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关注在语法冗余方面,对特定语境中冗余所含信息的重要性或其意义鲜有深入的探讨。   格赖斯的四项准则是在他的合作原则基础上阐发出来的,对口语的质与量进行全面的考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冗余是跟其中的方式准则相关的。方式准则规定了冗余与经济之间的一种平衡,既要求话语的简洁又要求消除信息的歧义和晦涩。由于四项准则本是为指导如何成功地进行交际而提出的,因而对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如何将冗余融入到话语中和接受者如何处理冗余这样更深层次的研究较少。   对于在翻译中如何处理冗余的问题,论者多有操作层面上的描述,而较少从理论上予以阐释。本文借助于关联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解交际与翻译中的冗余问题的统一框架。   关联理论是斯铂佰和威尔逊所提出的一种交际理论。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说话人发出一种明示刺激,向听话人表明其在通过这种刺激向他传达一系列假设,而听话人将话语和自己认知语境中的一系列语境假设结合推断出话语的意义。该理论着重分析话语中语境效果与心理投入或认知努力之间的动态关系。而冗余现象本身就纠结着利益(语境效果)与付出(认知努力)之间的折衷。恰当的冗余有助于在不要求过多付出的情况下提供令人满意的利益。而如果冗余过多,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因为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处理这种额外的冗余。所以,关联理论应该能够作为分析冗余现象的理论框架。古特已经论证了翻译本身也是一种交际行为,而且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现象才能得到最好的阐释。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语际间语言的解释性用法。翻译文本是对译者思想的一种解释,而译者思想本身又是对源语作者思想的一种解释。翻译文本要传达的解释要与原文所传达的解释尽量相似以符合最佳关联。这种相似既是内容上的也是形式上的。而冗余在原文与译文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体现。虽然现有文献中没有文章专门讨论如何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翻译中冗余的处理方法并佐证将冗余用作翻译方法的正当性,这种分析策略应该还是可行的。   本文将冗余分为两大类,即语法冗余与语境冗余。这种分类方法是基于冗余与语法的关系做出的,也是吉列和韦特所主张使用的。语法冗余有助于信息的处理从而增强关联程度。因其在不同的语言系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翻译中就要顺应目的语的系统特性。这种系统特性是该语言在话语组织上所惯常采用的或被广泛接纳的逻辑或结构规则。如果不顺应这种系统规则,目的语受众就要付出更多认知努力,但却得不到与这种努力相当的语境效果,因而有可能中断交际过程。而语境冗余并非是语法所要求的,尽管其存在也受语法的约束。应酬语、宕词、迂说和重复是语境冗余的四种形式。语境冗余的应用引导接受人获得正确的或沟通者示意的理解。在翻译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保证翻译符合最佳关联原则。另外,重复可以用来解决翻译中源语接受人和目的语接受人之间认知环境上的差异。
其他文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纪念二战胜利和国家统一,上千座造型独特的纪念碑在前南斯拉夫各地拔地而起,而后又随着国家解体,在民族冲突和种族暴力中被拆毁殆尽……一个乐观的乌托邦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名单,北京住总集团榜上有名.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此次认定是对
考虑到步进电机对位置和速度控制有着较高要求,采用单片机与DSP结合的dsPIC30F2010芯片作为主控制芯片,设计出一套步进电机调速控制系统.驱动部分则选用高性能驱动芯片TB6600
计时模块以低功耗微控制器P89LV51RD2为控制核心,主架构采用外部时基与内部定时器相结合的方法,既满足了长时间稳定计时的需要,又可以实现短时间、高精度的计时,通过矩阵键盘
甜蜜的糖果仿佛美好的初恋,总是带着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我们却只对甜味怀有一种近乎本能的追逐和喜好。沮丧的时候、饥饿的时候、疲倦的时候,一颗糖果常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厚,建造技艺高超,以“香山帮”为代表的江苏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不仅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也是当代城乡建设创新发展的历史文化根
为了调查安慰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及相关的文化差异,本文研究了美国英语母语使用者、中国高年级英语专业学习者及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三组具有不同程度英语水平的大学生在实施
隐喻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隐喻的阐述,一直延续到现在,以莱考夫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们对隐喻的研究兴盛不衰。虽然属于不同的流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