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急剧调整,收入差距、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心理失衡,日益加剧的腐败现象所导致的政府信任危机,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所制造出来的种种事端,都严重威胁着中国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长治久安的机制保障。本文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视域,借鉴国内外关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研究成果和调节社会矛盾的实践经验,依据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对我国社会矛盾以及我国社会矛盾调节机制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方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节机制。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重点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研究现状,交代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安排。第二部分: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理论分析。一是阐释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理论基础,二是对社会矛盾调节机制进行理论分析,为后续研究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第三部分:新时期中国社会矛盾及其调节机制的实证分析。以瓮安“6.28”群体性冲突事件和河南郑州“7.31”上访流血事件为案例,对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的社会矛盾之背景、起因、经验教训、政府在事件处理中所使用的调节机制等进行实证分析,为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提供分析样本和思路。第四部分:和谐社会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构建。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表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的诉求,剖析政府在社会矛盾调节中的职能定位,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矛盾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