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加工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其中词汇的形态结构被认为是影响词汇加工的重要因素,近四十年来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发现,形态简单词和复杂词的加工方式不同,简单词的加工通过直接搜索即可完成,而复杂词的加工则需在形态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构成词素的加工方可完成。研究者还进一步对复杂词加工的具体过程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尽管其结论仍未一致。然而,以往研究大都关注一语者的加工状况,对二语者的研究却不多见,并且少有的几项研究也仅局限于对平衡双语者和高水平二语学习者的关注,对中低水平学习者的研究极其少见。在此背景下,本论文拟以中国学习者为对象,以英语派生词为例,探究二语学习者复杂词的加工状况。本研究包含五个实时在线的心理语言学实验。首先,掩蔽启动实验的结果表明,派生词的出现对其词干的加工产生了显著的启动效应,且该启动效应在程度上与启动词与目标词相同的重复启动效应相当。该结果为二语学习者复杂词加工过程中形态分解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随后,研究采用视觉词汇判断任务对派生词的加工方式进行了观察,发现二语学习者的加工是通过整词加工通道和基于词素的分解加工通道共同完成的,其通道的选择受整词与词干相对熟悉度的影响。其中,整词熟悉度高而词干熟悉度低的派生词的加工是通过整词加工通道完成的,而整词熟悉度低而词干熟悉度高的派生词的加工则是通过分解加工通道完成的。掩蔽启动实验和词汇判断任务的结果一致表明,二语学习者在复杂词的加工过程中采用了与一语者相同的分解加工机制及双通道并存的加工方式。由此可见,复杂词的加工方式并不受语言使用者是一语者还是二语者的影响,而是受到该词自身特点的影响,如使用频率、语义透明度,词形规则度等。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对二语学习者派生词加工的动态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和阐述。此后,研究采用不同SOA条件下(100毫秒,200毫秒和400毫秒)的明示启动实验对派生词的加工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无论在哪种SOA条件下,派生词均能对其词干产生显著的启动效应,且该启动效应稳定,在不同SOA条件之间变化不大。实验同时发现,形态相关词之间的启动效应明显高于词形相关词或意义相关词之间的启动效应。以上结果均表明,形态相关与词形相关或意义相关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实验结果还显示,语义透明性对启动效应有着显著的影响。语义不透明的假派生词(如:corner-corn)的启动效应明显低于语义透明的真实派生词的启动效应。该结果与“先整词加工后词素加工”的观点相一致。综合以上五个实验的结果,本文认为,形态结构对复杂词加工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其加工的早期或晚期,而是伴随其加工的整个过程。在其早期,该影响表现为构成词素的分解,为其加工提供可供选择的分解通道;而在整词被识别之后,形态结构作为心理词库组织方式之一的特点就表现出来,即形态相关词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启动。本论文的发现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对心理词库组织结构及词汇加工方式的了解,同时对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