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组群式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组合模式,具有功能复合、空间环境丰富等有利于城市活动发生的特质,逐渐成为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特别是组群式商业综合体内各建筑之间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群式商业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组合模式,具有功能复合、空间环境丰富等有利于城市活动发生的特质,逐渐成为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特别是组群式商业综合体内各建筑之间的室外空间对于公共环境的塑造和城市行为的发生意义重大,而界定室外空间的建筑界面随之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论文以建筑界面作为入手点,以上海的四个组群式商业综合体(万达商业广场、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百联西郊购物中心、证大大拇指商业广场)为例,选取其建筑群内部、与人群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低层(近地面层)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筑界面的城市性特征及由界面界定的城市空间内人群行为特征的分析,总结归纳出界面的城市性特征与人群行为方式的关联,从而为提高建筑界面的城市性,促进建筑与城市的互动提供参考。
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背景(第1-2章),提出问题,论述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实例研究(第3—4章),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建筑界面的城市特征与界面界定空间的城市行为两个方面对所选取的四个组群式商业综合体建筑界面的城市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特征与行为方式的关联性。第三部分:结论及建议(第5章),总结,并为界面设计提出建议和对策。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商业建筑逐渐在城市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商业综合体以其规模大、功能整合度高、消费体验丰富等优势,逐渐取代其他传统商业模式,成
小城镇发展推动下的城镇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表现,“小城镇、大战略”,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和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小城镇足
天主教堂是山西近代较早出现的西方建筑类型。对山西北境教区天主教堂的研究揭示了西方宗教文化和建筑文化在晋北地区的传播过程,为我们研究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不同区域、城市间,城市与乡村间受要素流动的影响而日益融合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并改变着城市-区域的城乡地理格局。
城市-区域概念自
本研究以多伦路历史街区再开发为案例,以其空间生产的过程为分析内容,在对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各方力量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区分的基础上,研究这些力量及其相互作用对历史街区改造的
驳岸,是指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的稳固岸壁、保护堤岸的构筑物。驳岸将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两者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生态过渡带,其生态状况的
本文通过对城市不同区位的机场形态分析,摸索城市边缘机场区域的形态特征走向,并在对欧洲八个国际机场区域的形态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其主要的形态结构类型,形态单元尺度
建筑草图是建筑师开展设计的手段之一,也是记录设计过程、推敲设计的载体。对草图的阅读和研究能够让我们从中发掘许多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是如何推敲设计,以及他们展开设计
流动人口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随着流动人口政策的转变,上海近450万的流动人口对城市的服务职能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人口流动与城市适应的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选取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