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之间的分工从产品地域分工演化为价值链地域分工,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占据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创新能力低的区域只能从事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研发型就业人口是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表征,研究长江三角洲研发型就业人口分布的演变和影响因素,提出长三角地区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搜集1997年~2008年长三角十六个城市研发型就业人口的各项指标以及各个城市可能对研发型就业人口产生影响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指标,建立研究数据集,共有86个样本。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SPSS13.0软件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功能对样本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研发型就业人口的六个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可以降维到两个指标,即“研发型就业人口城市指标”和“研发型就业人口一企业指标”(以下简称“城市指标”和“企业指标”);以城市指标和企业指标为依据,通过聚类分析,86个样本可以分为城市主导型、城市高企业低型、城市低企业高型、双高型、双低型、企业主导型六种类型。②从1997年到2008年,长三角各城市基本从低阶段的类型向高阶段的类型发展,发展的路径在省间迥异而在省内相似;③通过研究研发型就业人口各项指标在长三角的空间分布结构,揭示出长三角研发型就业人口的空间分布在2003年和2008年的演变规律:长三角研发型就业人口的各项指标从2003年江苏强于浙江的局面发展为2008年浙江整体强于江苏的局面;苏州、杭州、绍兴、宁波的研发型就业人口在这六年间飞速发展,到2008年苏州发展到仅次于上海的地位,浙江形成了可以与沪宁轴媲美的杭甬轴。④运用SPSS13.0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功能,分别探讨了浙江七市、江苏八市以及长三角重点工业行业的研发型就业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吸引研发型就业人口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