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库堤防地基液化变形分析及加固对策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活动最为强烈的国家之一。1976年唐山地震时,包括堤防在内大量水工建筑物遭受了破坏。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还导致了多数水工建筑物出险:堰塞湖、紫坪铺大坝裂缝、堤防地基土液化冒砂等。因此,研究地震作用下堤防地基土体动力反应,找出堤基土的液化区域及分布规律,比选堤防地基抗震加固措施是实现堤防抗震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采用FLAC软件进行了地基土体动力反应分析,对地基抗震加固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完成的工作如下:(1)总结国内外关于液化概念的演进、饱和砂土液化机理及分析方法,阐述了堤防地基液化研究现状以及堤防抗震思路与加固原理。(2)利用基于有限差分法的FLAC软件模拟堤防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大变形特性,进行初始平衡-自由场地-带堤防场地三个阶段的全过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自重应力平衡后,堤防修筑对于地基土体液化变形的影响。提出临水侧堤脚是堤防抗震中的薄弱环节。在地震动作用阶段,分析了堤防地基在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特点,在超孔隙水压力比、有效应力路径方面对此特点进行说明,并根据地震动力分析过程中参考节点的竖向位移、加速度响应和典型土体单元的竖向应力、有效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响应,确定了临水侧堤脚位置和堤顶中心下场地表层为堤防抗震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提出三种抗震加固措施。(3)针对上述堤防抗震中的薄弱环节,文章提出振冲碎石桩、塑性混凝土墙联合换土垫层、抛石压重三种地基加固方案。分别阐述了各方案的加固机理,利用FLAC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及响应的参数设置并分别重新对加固后的堤防地基进行了计算,从竖向残余变形云图,参考节点竖向残余变形时程曲线和典型单元超孔压比时程曲线三方面对加固效果进行评判,根据各方案的加固效果、施工便利性,施工质量和经济性四个方面进行最优方案比选,确定最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复苏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木结构的研究力度也有所加强。我国每年均发生相当数量的木结构和砖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是与日俱增,建筑垃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本文利用废弃混凝土生产混凝土空
开挖优化设计既要使边坡既满足稳定条件,还要尽可能的经济合理。本文是以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围绕开挖台阶高度和开挖台阶角度的敏感度展开内容,并引入开挖卸荷岩体力学理论,进行
梁拱协作体系桥作为一种实用的结构形式,其以钢管混凝土拱桥为代表,此种桥型不仅造型美观,而且经济合理、施工方便、跨越能力大等优点,受到广大桥梁工程设计师的喜爱。梁拱协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我国已掀起建设高速铁路的狂潮。高速铁路采用无碴轨道技术,而无碴轨道高速铁路的最主要的技术要求就是对工后沉降要求极为严格。现行的规范
过去,人们一直将钢框架梁柱节点看作理想的刚性连接或铰接连接,但自从美国Northbridge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发生后,人们对梁柱节点性能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梁柱节点实际上分刚接
含水率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收缩徐变和耐久性等有重要的影响,在结构检测中,测定混凝土的含水率对更合理地评价混凝土的性能具有现实意义。目前,混凝土含水率的检测多是有损方
钢板-混凝土组合桥面板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性能,按照各自所处的受力位置和结构特点,使钢板主要受拉,混凝土主要受压。组合桥面板以其自重轻、延性好
本文针对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自展开结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针对形状记忆材料记忆效应的驱动问题,提出了微波驱动的设想,利用微波的热效应,驱动结构形
工业产业的发展推动着工业建筑向着超高层、大跨度、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罩棚结构作为工业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不仅需要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还需保证特殊的工艺需求,立体拱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