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对晚清红十字会的舆论功效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5186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是中国红十字会的草创与起步阶段。作为一种新兴的新型慈善组织,它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帆风顺的,以至于在它出现的前后都在社会上引起热议的浪潮。《申报》作为当时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商业报刊,以报道国计民生的大小事务为对象,始终关注、跟踪与中国红十字会相关的问题,刊载的大量文章不仅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起到较强的舆论功效,更为中国红十字会研究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申报》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与新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申报》对中国红十字会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力图展示大众传媒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影响与作用。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略述《申报》创刊的大致情形,介绍它对晚晴红十字会研究的重要价值。第二部分从部分学者对《申报》史料的使用,探讨晚清义赈及义赈组织与红十字会的关系,辨析红十字会起源问题。第三部分首先通过介绍《申报》对西方红十字会和晚清政府态度的报道揭示晚清创办红十字会的可行性。其次,主要以《申报》对现代与传统慈善的优劣报道揭示晚清创办红十字会的必然性。其次,主要以《申报》对自然灾害和惨烈战争的悲情报道揭示晚清创办红十字会的迫切性。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论证体现出《申报》对晚清红十字会的舆论导向作用。第四部分主要通过《申报》对晚清红十字会组织变迁的积极关注、经费筹集的极力鼓动、日常活动的全面跟踪等方面的报道,展示出《申报》对晚清红十字会发展的舆论推动作用。第五部分主要以《申报》报道的相关文论,分析红十字会与政府的关系、红十字会内部的矛盾与分歧以及经费流转的反馈等,展示出《申报》对晚清红十字会发展的舆论监督作用。最后通过对全文论述的梳理和总结,概括《申报》作为大众传媒的典型,不仅对晚清红十字会的发展起了较强的舆论作用,更对开启未来,打开红十字会发展的新篇章产生重大影响,由此衍伸出来的一系列连锁效应也是当今红十字会的宝贵经验和财富。《申报》的舆论功效不仅在晚清时期表现明显,在近代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也非常突出。那种及时、连续的舆论报道,全面、连贯的展示出中国红十字会发展的历史概况,对深刻认识晚清社会和深化红十字会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著作权法》同时规定了"法人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及其两者不同的著作权归属规则,导致在实践中难以区分这两类作品。因此,应当对"法人作品"的规定进行重构,对其原则适用"委
审查起诉阶段是检察机关对公诉案件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的活动阶段。这一阶段的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保障程度将对刑事诉讼进程、结果起到显著影响,在刑事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包括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公共部门体制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政
2003年·9月22日,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中,总结了80年来工会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八条宝贵经验,明确了工会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9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工会新一
工业酿酒酵母菌株H27α进行紫外线照射后于6个不同的温度(25℃、28℃、31℃、34℃、37℃和40℃)培养72h。分别从不同温度培养下的平板中随机挑选出100个菌株。模拟工业发酵途
本文对高句丽人口数量的发展演变和丧失王统后的高句丽人口流向问题进行了分析考察 ,认为其人口初创时不多 ,三国曹魏时明确记载是 3万户 ,南北朝时为 9万户 ,盛唐之际则达 6
纽约是世界城市之首,纽约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最为繁荣和发达的地区,纽约的艺术产业集聚区尤其发达,研究纽约SOHO艺术集聚区的发展脉络对我国798艺术集聚区有重要的借鉴
侯旭东的《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想象出中国人的"自我东方化"和"自我殖民",夸大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过高估计了否定专制说者的影响;在没有进行历史学充分论证的情况下,
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与安全性的问题日益突出,从而促进了人们对大型机械设备故障机理及诊断技术的研究。目前对压缩机故障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