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力位混合控制功能的微夹持器研究及应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夹持器作为微操作与微装配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半导体加工、光学精密加工等领域,而上述领域的飞速发展对微夹持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更大的夹持范围,更高的夹持精度以及更可控的夹持过程成了微操作与微装配的关键。本文结合大行程、高精度、自适应目标位置的夹持需求,提出了一套双边独立运动且具有较大行程的双驱微夹持器。该夹持器将两个压电粘滑平台作为驱动元件,同时集成了力反馈功能。针对高夹持精度和高力体积比的需求,提出了一套基于柔性机构的单驱动微夹持器。该夹持器结合压电粘滑平台输出位移精度高、行程大但输出力小的特点,创新性的采用了压电粘滑驱动方式结合合柔性位移缩小机构,充分发挥了压电粘滑驱动方式大行程的特点,并在压电粘滑平台的精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输出定位精度。本文分别对两种夹持器的夹臂进行结构设计、建模分析及仿真,保证其便于驱动且具有合适的位移与夹持力输出。文中根据夹臂特点选择了合适的力传感器搭建采集电路,创新性的采用了双应变力采集方式,消除了受力点对力采集信号的影响。设计标定平台并优化了夹持力标定方式,以确保夹持力的测量更加精确有效。通过C++编写了夹持平台的上位机界面,并对夹持流程及夹持算法进行设计。针对双驱微夹持器提出了自适应工件位置的夹持流程,创新性的采用了双输入双输出的位置PID控制-PI阻抗力/位混合控制,一侧夹臂用于定位,另一侧夹臂进行位置和力阻抗控制,同时达到了位置和力的精确控制;对单驱微夹持器提出了位置与夹持力分别控制的反馈控制算法。使用SIMULINK对夹持算法进行仿真,以验证可行性。最后针对夹持流程设计出了一套夹持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分别对双驱微夹持器的位置控制、力/位混合控制能力,和单驱柔性微夹持器的位置、夹持力反馈控制能力进行验证实验。实验证明两种夹持器的位置控制和力控制均具有良好的精度,双驱动器夹持器最大行程为16mm,在0.5mm行程内最大的绝对位置偏差为120nm,误差区间为0.25±0.175μm。最大夹持力1.5N,PI阻抗控制下夹持力误差分布于0±6mN之间,且可以在1s内基本完成对夹持力的跟踪。单驱动器夹持器最大行程为238.8μm,在0.05mm行程内最大的绝对位置偏差为50nm,误差区间为0.002±0.03 μm,最大夹持力0.5N,夹持力置信区间为-2±4mN。
其他文献
近年来,镓基液态金属在多个领域展示了较大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液态金属本身具有高表面张力,难以润湿在其它材料表面,这大大的限制了液态金属在柔性电子及柔性机器人领域的应用。针对这一瓶颈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动可控液态金属润湿性涂层,实现了液态金属在任意基底的可控润湿,且在强酸强碱等极端环境下润湿性仍能很好保持。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提出一种功能液态金属润湿性涂层的制备
学位
在制造业不断革新的时代,工厂中的智能物料调度生产是重中之重,不同企业的生产流程、任务协作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在此种环境下,结合企业自身条件、资源环境、生产特性对工厂的物料、人员、软硬件进行统筹调度,是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亟待解决的痛点。本文基于表面贴装(SMT)机器工厂,在深入研究车间的人员管理、生产流程、物流运转的前提下,基于面向服务(SOA)架构理念的基础上研究与开发智能物料调度系统,主要研
学位
目前我国过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老龄化问题趋势日益突显,其中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问题是体弱和肢体运动障碍等,针对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康复训练的方式帮助其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依靠专业治疗师徒手操作简单的医疗器械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二是使用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康复机器人协助患者自己进行重复性的康复训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康复机器
学位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以及微纳机电系统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纳米科学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涵盖了航空航天、车辆工程、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很多微观功能器件利用压电效应良好的力电耦合特性制成,但在纳米尺度时除了压电效应,还存在着一种极易被忽略的效应——挠曲电效应。压电效应是由应变与电场的耦合产生,而挠曲电效应主要是由纳米尺度下显著增加的应变梯度与电场耦合而产生的,且尺寸越
学位
作为数字图像处理的一项重要的预处理步骤,图像分割的准确性会影响到图像后续的目标识别和特征分析。鉴于图像分割的重要性,研究人员提出了针对图像目标的分割算法。在这些分割算法中,主动轮廓模型以其成熟的变分理论和优秀的分割表现,成为近些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门。然而在数字图像中,常存在成像设备、光照条件以及复杂背景信息引起的灰度不均(又称偏场)。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在分割灰度不均图像时极易受到偏场的干扰,这种干
学位
化学概念的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概念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受已有知识基础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迷思概念,这些迷思概念的产生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会产生极大的阻碍,并进而影响其化学学科思想的建立、核心素养的发展和科学精神的树立。综上,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迷思概念进行探查,并开展相关的迷思概念转变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自从迷思概念这一名词被提出以来,面向迷思概念或化学迷思概念的研究一直都是热门话题
学位
近年来,随着微纳米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微纳米薄膜作为发声材料的热致发声器逐渐兴起,并被人们所熟知。相比于传统的依靠部件振动发声的电声换能器,氧化铟锡等薄膜热发声器具有无振动部件、体积小、重量轻及柔性等优点,这些特性可以改变车辆和飞机等载运工具上扬声器体积过大及布置受限的局面,也可以作为次级声源更好应用于载运工具的舱室噪声有源控制中。电-热-声模型和光-热-声模型是薄膜热声效应最主要的两个理论模型,然
学位
动物身上展现出强大的空间认知能力,在缺少足够先验信息和精确坐标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自身器官或者生物特性功能在环境中实现自我定位。承担动物环境认知与记忆功能任务的是大脑皮层中的海马体(Hippocampal formation)结构,鼠类动物依靠海马体中的神经元细胞在脑中生成认知地图,重现周围的环境格局。随着位置细胞、头朝向细胞、网格细胞、边界细胞等空间细胞的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通过模拟鼠脑空
学位
近年来,压电材料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车辆工程等领域的智能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的器件正朝着微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纳米尺度下,压电材料与结构的应变梯度非常大,此时,由应变梯度产生的力电耦合现象,即挠曲电效应非常显著,这将致使结构的力学行为产生重要变化。挠曲电效应对压电纳米器件影响重大,如纳米机器人、汽车中的纳米传感器、纳米俘能器等。在微/纳机电系统或设备中,挠曲电纳米矩形板结构是应用最广泛
学位
膝单髁置换术(UKA)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同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关节外科领域不断深化,做好围手术期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获得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为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和应激反应,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模式,提高UKA的疗效并促进其标准化、规范化,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膝关节部分置换研究学组在2020年制定推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本文对其中重点内容和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