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营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林农对现代营林新技术的采纳率普遍偏低,新技术推广应用辐射面不广制约着南方集体林区营林生产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男性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行业中,造成山区农户家庭中女性劳动力在传统营林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此,非农就业对林业劳动力女性化的形成机制是如何?而家庭劳动力性别分工导致的林业劳动力女性化程度的提高是否阻碍了部分营林新技术采纳率的提升?回答上述问题,对于了解阻碍营林新技术采纳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和原因,明确和完善今后新营林技术推广的对象和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2018年浙江省13个县(市)408户非木质林产品经营户的调查数据,根据性别分工理论和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构建非农就业背景下林业劳动力女性化对营林新技术采纳决策行为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劳动力流失效应出发,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非农就业对林业劳动力女性化的形成机制;并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林业劳动力女性化对农户家庭营林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机制。最后,在前文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如下:(1)农户家庭男性非农劳动力所占比例越高,越能促进家庭女性劳动力营林投工的增加,即林业劳动力女性化特征越明显。说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在家庭性别分工的作用下,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中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多被分配到非农部门,而家庭劳动力的缺失通常不能通过雇工等方式所有效的替代,因此为弥补营林劳动力的不足,家庭留守女性劳动力则逐渐承担起营林生产的任务。此外,家庭总人口、家庭林业收入占比、最大地块面积、最大地块离家距离和是否获得林业政策扶持也对家庭女性劳动力营林投工均有显著影响。(2)家庭女性劳动力单位面积营林投工量和自用工中女性营林投工所占比例越高,即林业劳动力女性化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采纳劳动节约型营林新技术,而不倾向于采纳劳动密集型营林新技术。说明,在劳动力要素相对稀缺(男性劳动力缺失)的情况下会诱导农户采纳劳动节约型技术,以缓解资源稀缺给林业生产发展带来的制约。同时,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林地面积、家庭林业收入占比、是否获得林业政策扶持对农户劳动密集型技术和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3)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强农村女性劳动力林业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女性劳动力自身素质和营林技术水平;(2)政府应加强林业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农户营林新技术采纳的积极性;(3)瞄准营林技术推广的目标区域和目标群体,提高营林技术推行效率;(4)加强林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拓宽营林技术信息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