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近十年国际会议在中国有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会议口译需求巨大,然而国内的会议口译研究远远不能回应社会的需要,相关研究在数量及质量上均落后于西方国家。从交际学角度对会议口译进行研究是一项较新的领域,而目前为止,这一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从口译任务交流程式的不同将口译分为独白式口译(单向发言口译)与对话式口译(双向交流口译),以海姆斯的交际学论述、拉斯维尔的交际分析模型以及贝朗热尔的“问题-程序调查表”构建的理论模式指导,对评估不同交流程式的口译质量及评估模式进行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从交际学观点分析,对话式口译与独白式口译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对于质量评估有何影响?会议口译的独白式口译和对话式口译的用户期待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同?基于以上,两种口译的评估有何差异?通过观察两场不同程式会议:单向发言口译(演讲口译)与双向交流口译(商务谈判口译),发现单向发言口译与双向交流口译,因所涉及的因素不同,交际效果相异,其所对应的口译评估标准也应随之改变。与其把口译现场视为语言整体不如将其看作社会实体,因为其中的交际背景、场合、参与者,交际意图、目的、内容、交际语气、渠道、形式、翻译须遵从的准则以及语篇类型等无不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应被纳入口译质量评估考察中。使用贝朗热尔的交际分析模型“问题-程序调查表”对两场会议进行定性分析发现,独白式口译与对话式口译在7个交际因素方面均有差异,肯定了之前的理论假设:不同的交际语境产生不同的口译任务,口译任务因其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渠道、交际效果等方面的不同,对口译提出不同的要求。口译质量的评估应着重译员对口译任务的识别,顺应交际语境,发挥语言知识能力,运用相关交际策略达到所需交际效果的检测。用户期待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两场会议的口译用户对各个评估项目的期待值有明显差异,重要性排列亦有不同,进一步论证了不同口译任务、不同交际语境下、用户期待相异,口译评估标准亦应随之改变。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和分析,综合考虑影响质量评估的各个因素,本文提出一个基于交际因素影响口译质量的评估模式。以上研究以期对口译评估、口译教学及职业译员有一定贡献,并为以后的口译策略及口译评估模式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