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以疼痛和不育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妇科常见疾病,是雌激素依赖型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疾病发病的来源至今尚未阐明。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子宫内膜中的类固醇激素作用的遗传调节作用。子宫内膜细胞在雌孕激素处理下存在DNA甲基化水平改变,以及微小 RNA(microRNA)表达变化。且有研究发现 microRNAs通过降解mRNA而改变基因的表达方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阐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microRNA的基本概念、产生过程、细胞功能,microRNA与激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整合了micro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结果:部分研究报道正常女性月经周期早期至中期分泌阶段获得的子宫内膜与异位症妇女子宫内膜相比,约40-60%microRNA出现低表达水平,如:MiR-17-5p,MiR-20a和MiR-22。增强MiR-199a或MiR-16的活性,能够降低COX-2目的,可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microRNA与激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相互调控作用,但仍有待深入研究。  结论:microRNA可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记物,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microRNA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药物治疗的检测窗口。抗microRNA的靶向是未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无论给社会还是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包括缺血
目的:  为观察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1)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呼吸功能改变特点,为DM1的诊断和呼吸功能的干预提供更多依据。  方法:  1.总结15例DM1患者的临床特点;  2.利用常规
目的探讨输卵管通而不畅的子宫输卵管造影影像分级方法,观察不同分级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影像分级与常见不孕因素的相关性,为输卵管通而不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目的:   明确松果体区蛛网膜的结构组成、附着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探讨蛛网膜结构对肿瘤生长方向、生长形态的影响,并概括在松果体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可吸收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疗效。   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取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固定方法治疗的胫骨
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是否合并肾脏受累,直接影响到过敏性紫癜的远期预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
背景与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以进行性和选择性损伤的上下运动神经元为主的慢性的致命性运动神经元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80%左右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初诊患者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其神经功能检查的发病率在60%-90%左右,其中约30%-40%患者并无症状[1]。因DPN起病较隐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约占脑血管疾病的20%~30%。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