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在LV”与“V在L”结构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HT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LV"与“V在L”两种结构是现代汉语中表达处所关系的处所短语与动词组合构成的结构。“在L”放动词前还是动词后,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大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对“在LV"与“V在L”两种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研究,力图揭示两种结构的不同和使用规律,并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全文共有六章。第一章引言。说明选题缘由、介绍研究现状、说明研究意义和所用语料。第二章分析“在LV"与“V在L”的句法结构。对两种结构的“V”进行分类考察,其中有的能进入两种结构,有的只能进入“在LV",不能进入“V在L”;有的只能进入“V在L”而不能进入“在LV”;对两种结构中“在L”的语序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表现为时间顺序原则和动词单、双音节对“在L”的语序的制约。第三章“在LV"与“V在L”的转换规律。结合“V”的分类,从两种结构的语义功能着手研究“在LV"与“V在L”的转换规律。对两种结构能够转换、不能转换、添加词语转换的转换规律做了细致的归纳和总结。第四章“在LV"与“V在L”的语用分析。第五章“在LV"与“V在L”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针对两种结构的偏误分析、相关教材及大纲分析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第六章小结。凡是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语义指向[来源]、[发生]、[终点]或表示状态呈现的处所时,我们就用“在LV"结构;凡是表示动作达到的处所,语义指向[终点]或表示状态呈现的处所时就用“V在L”结构。
其他文献
《黛丝.米勒》作为亨利.詹姆斯早期创作的"国际题材"短篇小说,以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美国人为主要对象,运用现实主义的写法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欧美文化的冲突。从跨
本文首先探讨了兵团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研究意义,就目前的研究现状作理论综述,明确研究思路,界定了研究范围。从战略管理角度入手,运用战略联盟的方式实现兵团物流企业的资源
结合北汝河特大桥桩基工程实践,介绍其超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基在钻机选取、施工工艺、资源配套、过程控制等方面内容,解决了既有线旁安全风险高、工期紧、成桩质量困难等诸多
<正> 以硼砂——硫酸法生产硼酸及以硼砂—硫酸锌法生产硼酸锌终获副产品——硫酸钠含有可观的硼酸。为此我们探索了回收方法。实验表明:100ml无水乙醇在回流温度可溶解21.7
畜牧业不断发展,对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为更好地完善对动物疫情的防护和控制,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稳定和安全问题至关重要。该文则对基层畜牧兽医技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正逐渐显现,如何克服水资源短缺,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是当前
几乎每一个足球队都有自己的别称。这些特殊的别称生动地代表不同的足球队。别称是根据一个人或者事物的突显特征,通过隐喻和转喻映射重新命名。本文研究的足球队别称的命名机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患者Ac-SDKP、Smad7和PPAR-γ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
教材是教学活动各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教材既是教师课堂教学必备的工具,又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在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中,虽然听和说的训练是绝对的主体,但是教材在
在传统意义上,转喻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方式。认知语言学最近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转喻进行了新的分析。学者们认为转喻是一种人们用于概念化这个世界的基本的工具,它往往存在于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