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单调推理的逻辑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esk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的目的在于使计算机智能化,推理是智能最集中的体现,所以研究推理的模型是人工智能的主题。非单调推理是人们日常推理的重要形式,它的特点是推理结论是暂时性的,随着新信息的出现,结论会被废止。这种推理充分体现了日常推理的灵活性。因为经典逻辑是单调的,即定理集随前提集的增加而单调递增,因此,用经典逻辑不足以刻画非单调推理的特性。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基于不同的直觉对非单调推理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涌现出一系列的新逻辑,我们把它们通称为非单调逻辑,D.McDermott和J.Doyle在1980提出的非单调逻辑Ⅰ是在经典一阶逻辑的基础上引进一个模态算子M,如果P与理论是一致的,那么MP是真的。在非单调逻辑Ⅰ中的推演关系是经典的推演关系,如果理论Г有扩张,那么Г的定理集是它的所有扩张的交集:如果Г没有扩张,那么它的定理集是整个语言。紧致性定理在非单调逻辑Ⅰ中不成立。由于非单调逻辑Ⅰ中出现了一些与直觉相悖的情形,为此,D.McDermott于1982提出了一组更强的非单调逻辑,称为非单调逻辑Ⅱ。他保留了早期系统的大部分思想,但是,非单调逻辑Ⅱ是建立在不同的正规模态逻辑(T,S4和S5)基础上的,从而避免了非单调逻辑Ⅰ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但是,在以S5为基础的非单调逻辑中,我们可以证明:对于任意的理论Г,所以S5的非单调逻辑坍塌为单调的S5系统,D.McDermott还用可能世界语义来刻画扩张的概念。R.C.Moore在1983年提出了自认知逻辑,自认知逻辑是研究有反思能力的主体的相信,自认知逻辑的语言是在经典命题逻辑语言中加入一个模态算子L。LP的直观解释是“相信P”。他以稳定集的概念为基础提出了稳定的膨胀来描述一个主体在给定前提集的情况下所拥有的相信集。他认为以模态系统K45为基础的非单调逻辑是合适的选择,K.Konolige(1988)给出了这个断定的严格证明。R.C.Moore最初给自认知逻辑提供的形式语义与我们的直观解释很相似,随后,他又给自认知逻辑提供了可能世界语义学。R.Reiter在1980年建立的缺省逻辑是最著名的一种非单调逻辑,缺省逻辑中,是把非单调规则表示为特定的语言表达式,称为缺省,Reiter重点研究了闭正规缺省理论,因为在闭正规缺省理论中可以保证扩张的存在性。 在阐述了几种非单调逻辑之后,本文从抽象的语法角度考察非单调的推理关系,即研究从信息A可以非单调地推出哪些公式,与单调的推理关系相比较,非单调推理关系具有很多有趣的语法性质。Y.Shoham(1987)、K.Schlechta(1997)从模型论的角度研究非单调推理,建立了优先模型理论,优先模型以任意的经典逻辑为基础,优先标准的根据在于解释上的偏序关系,用这种模型可以解释我们前面提到的缺省逻辑、模态非单调逻辑。同时,各种非单调逻辑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G.Shvarts(1990)对非单调逻辑Ⅱ与自认知逻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一个结论:自认知逻辑是非单调逻辑Ⅱ的一个特例。K.Konolige(1987)、W.Marek和M.Truszcznski(1989)对缺省逻辑和自认知逻辑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这两个系统是形式等价的。
其他文献
<正>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储)8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对这些变革人们一直褒贬不一。这次股市风潮过后,美国朝野更是议论纷纷,总统首席经济顾问斯普林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甲状腺素-牛血清白蛋白(T4-BSA),甲状腺素(T4) 单克隆抗体包被微孔,建立了一步竞争法的游离甲状腺素(FT4) 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应用本分析方法测定了154例
焊接工艺评定在重要结构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焊接质量的保证。作者结合实际课题—北京巴威公司焊接部门的焊接工艺评定管理系统,将专家系统理论、焊接工艺
<正> 文艺大众化运动,是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运动除了在创作实践上所进行的种种尝试和努力外,在理论上则经历了1930年、1932年、1934年三次规
本文集中分析了结构转型以及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并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伴随着结构转型的资源转移对产出增
本文试图通过对信息技术和会计发展的历史追溯,探求信息技术与会计的历史渊源,从而指出信息技术与会计的本质关系是交叉融合的关系,信息技术不仅是构成会计系统的环境影响因素,而
日本东京股市1986年后大幅度攀升,股价上涨率数倍于实际经济增长率,形成虚拟资本脱离实际经济过度膨胀的“泡沫经济”现象。进入90年代后,日本股市暴跌,陷入大萧条达两年半之
<正>引言哈代对色彩的研究在他创作于1891年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时透彻的表现出来,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黑色,白色,红色和绿色烘托环境,塑造人物命运。哈代认为小说只是一
本文通过一个地区收敛与结构转型的分析框架 ,以报酬递增理论为基础 ,以美国经济历史为例 ,详细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地区收敛不仅取决于产业结构趋同 ,而且也依赖地区间工资趋
马克思与俄国民粹派关于农村公社生命力看法的区别在于马克思坚持必要条件 ,即俄国革命引发的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给予的物资支持 ,而这一点在信中没有提及 ,加上此信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