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本文以2002年-200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其他股东制衡能力和第一大股东国有股(区分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性质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的国家股性质对盈余信息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国有法人控股与盈余信息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盈余信息质量有显著影响,两者呈“∩”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法人股时,外部股东的制衡能力可以显著提高盈余信息质量;而非国有控股股东性质下外部股东制衡能力与盈余信息质量显著负相关。
第五部分,结论。本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提出改善我国盈余信息质量的相关建议,并分析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局限性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根据实证检验结果,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减持国有股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减持国有股并不一定能提高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
2. “一股独大”并非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低劣的根源。适度的股权集中有利于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提高其盈余信息质量。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可以发挥大股东的监督作用,监督代理人(经理层)的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盈余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在我国现有的制度背景下,股权制衡是一把“双刃剑”。对非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它是“失灵”的;而对于国有法人控股上市公司而言,股权制衡会显著提高其盈余信息质量。
本文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思路新颖。现有实证研究虽然研究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其他股东制衡能力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但他们只是对其影响进行单一的线性研究,并且未按股东类型及股东持股比例进行细化研究,也未全面考虑不同因素对盈余信息质量的交叉影响,这样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
2.样本数据创新。国内现有实证研究大多以1-2年数据为样本,个别文献中样本点仅有20多个,这样会降低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而本文采用5年的大样本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外部股东制衡能力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分组分析,各假设的检验彼此相互验证,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本文不足:
本文未将第一大股东和第二、第三大股东之间的关联方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从关联方关系角度分析股权结构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机制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
重点考察控股股东的国有性质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只对第一大股东国有股性质进行了国家股与国有法人股的区分,并未对非国有股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