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肽新型口服给药系统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tephenmengste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肽是一种重要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但是,由于胃肠道中酸屏障、酶屏障、黏液屏障以及膜屏障等多种生理屏障的存在,导致活性肽口服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极低。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口服给药系统,解决活性肽稳定性差、口服吸收困难等问题,使其在保健食品中有效发挥核心功能因子的作用。本文以核桃肽为研究对象,采用挤出滚圆和流化床包衣技术分别制备了核桃肽肠溶微丸和核桃肽结肠定位微丸两类新型活性肽口服给药系统,为开发核桃肽新型保健食品和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技术应用于活性肽新型口服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核桃肽原料进行了处方前研究,结果表明该核桃肽易溶于水,多肽含量为65.0%。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核桃肽的四种主要氨基酸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分别占10.6%、7.7%、5.6%、2.6%。建立了核桃肽高效液相检测方法,实现了核桃肽四种主要氨基酸的高效分离和定量检测,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精密度高,重复性好。(2)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圆整度和载药量为评价标准,确定了核桃肽丸芯的最佳处方工艺参数:核桃肽40 g,微晶纤维素58 g,癸酸钠2 g,85 mL85%乙醇溶液制软材,挤出3次,挤出转速15 rpm,滚圆转速900 rpm,滚圆时间210 s。此条件下制备的核桃肽丸芯圆整度和流动性较好,收率达到74.4%。(3)通过全因子实验,以体外释放度和载药量为评价标准,确定了核桃肽肠溶微丸最佳包衣处方:隔离层包衣(Opadry~?包衣材料)增重5%,肠溶层包衣(Acry-EZE~?包衣材料)增重15%。此条件下制备的核桃肽肠溶微丸在模拟胃液中2 h核桃肽释放低于10%,在模拟肠液中45 min核桃肽基本完全释放,符合《中国药典》中肠溶制剂标准。通过抗氧化性实验对核桃肽肠溶微丸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肽活性在微丸制备过程中基本保留,挤出滚圆和流化床包衣技术对核桃肽活性影响不大。(4)通过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了核桃肽肠溶微丸的小肠吸收行为,结果表明核桃肽肠溶微丸在小肠的吸收效率显著高于核桃肽原料。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对核桃肽肠溶微丸进行了功效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核桃肽原料,核桃肽肠溶微丸对东莨菪碱诱导的学习记忆损伤具有更强的修复功效。(5)通过单因素实验,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标准,确定了核桃肽结肠定位微丸的最佳包衣处方:小伦~?为pH敏感材料,乙基纤维素为时滞材料,小伦~?/乙基纤维素比例4:6,包衣增重15%。此条件下制备的核桃肽微丸在模拟胃液中2 h,模拟肠液中3 h核桃肽基本不释放,在模拟结肠液中4 h核桃肽释放完全,表现出良好的结肠定位性能。
其他文献
据《广西日报》报道,“潺潺清泉河里流,两岸树花亦斑斓。昔日黑臭小河沟,如今香艳展绚烂。”这首小诗,描述了南宁市那考河的“前世今生”——原本一条泛着黑水的小河沟,在投入11.9
报纸
采用分子全息距离矢量方法描述40个氨基喹啉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模进行定量构效关系分析,预测其抗疟原虫活性。其两组活性数据所得结果相关系数分别为0.
乳脂率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许多地区已经实行“以质论价”的原则,所以乳脂率对于奶牛饲养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影响奶牛乳脂率的因素和提高奶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重庆市环保局认真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重庆市委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环保工作实际,坚持把思想建设、问题整改、真抓实做贯穿始终,带着问题学、针对问
Haber-Bosch合成氨工艺过程的开发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作为目前世界上产量第二大的化学品,氨的主要用途是制造化肥,并由此提供了地球上约50%人口的粮食
以碱木质素、甲醛和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经过Mannich反应制备木质素胺。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对木质素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其溶解性能和乳化性能
一位敦实、精干的中年人,拿着自己绘制的规划图,指着周边的田地、大棚、河流还有“工地”,激情四溢地向记者介绍着他的田园:“这里是草莓种植区,那边是精品水果采摘区,再往前
先概括了我国各地区的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状况,对影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因素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来说受地区宏
钻孔灌注桩因其工程量小、省工、省料,已成为桥梁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但是由于施工过程较为复杂,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工程地质和具体的施工
目的:通过观察自拟中药通脉益气祛湿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中西医联合使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之间在因股骨头坏死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