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噻虫胺对烟蚜的应用推广价值,研究噻虫胺防治烟蚜的应用技术,为替代涕灭威防治烟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点滴法、叶片浸渍法和叶柄内吸法测定了噻虫胺对烟蚜的毒力,以浸渍法测定了PBO、TPP和DEM对噻虫胺的增效作用,检测了噻虫胺在亚致死剂量LC6、LC15和LC30下对烟蚜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影响,测定了不同浓度噻虫胺、噻虫胺与DEM对离体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抑制作用;同时以煤矸石为载体制备了5%噻虫胺颗粒剂,并检测了5%噻虫胺颗粒剂对烟草植株生长的影响和对烟蚜的持效性,研究结果如下:1、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对烟蚜点滴、浸渍和内吸LC50分别为1.891,2.341和1.303 mg/L,毒力都很高,说明噻虫胺对烟蚜具有较好的毒力效果,通过比较可知,噻虫胺对烟蚜具有更高的内吸毒力。2、以浸渍法测定了PBO、TPP和DEM对噻虫胺的增效作用,3种酶抑制剂分别与噻虫胺按1:1混用,增效结果表明:PBO对噻虫胺增效达2.41倍,增效作用显著;TPP对噻虫胺增效达1.52倍,增效作用也较明显;DEM对噻虫胺无增效作用。3、以噻虫胺LC30浓度处理烟蚜,处理后24 h其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率达41.2%;以LC15和LC30浓度的噻虫胺处理烟蚜,处理后24 h其体内羧酸酯酶比活力分别是对照的1.29和1.36倍,噻虫胺对烟蚜体内羧酸酯酶有显著诱导激活作用;以LC6、LC15和LC30浓度噻虫胺处理烟蚜24 h后其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酶活力则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达7.9%、11.9%和22.7%;离体酶抑制试验显示,0.1~2.5 mg/L噻虫胺对烟蚜离体羧酸酯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噻虫胺和噻虫胺与DEM1:1混配对离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I50分别为2.5474和0.2341 mg/L。4、以煤矸石为载体,用丙酮溶解吸附法制作了5%噻虫胺颗粒剂,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噻虫胺线性方程为y=3.8909x+288.78,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测得噻虫胺的标准偏差为0.78,变异系数为1.65%;测得噻虫胺的平均回收率为95.8%,噻虫胺颗粒剂平均质量分数为4.75%。5、药剂持效性结果显示:0.05 g和0.1 g噻虫胺颗粒剂对烟蚜的持效期大约为30 d,药效在95%以上,0.2 g及以上剂量噻虫胺颗粒剂持效期大约在35 d,期间药效在90%以上,35 d后噻虫胺控制效果减弱;5%涕灭威的药效转折期在40 d左右,比噻虫胺药效推后5~10天,其中0.05 g、0.1 g及0.2 g剂量的5%涕灭威颗粒剂的持效期在35天左右,药效在95%以上,0.5 g及1 g的5%涕灭威颗粒剂的持效期大约为50天,但有减弱趋势;根施5%噻虫胺颗粒剂的烟草植株的生长趋势与空白对照基本一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5%噻虫胺颗粒剂对烟草植株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可以应用于烟田蚜虫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