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选考地理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制度作为我国高校选拔新生的一种招生考试制度,承担着为国家选拔人才和检验基础教育成果的双重任务。我国于2014年起逐步实施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新高考)高考制度打破原有高中“文理分科”的局面,改变地理学科在原有“大文”组合中的学科地位,使得地理学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高中生科目选考组合,分析高中生选考地理的影响因素,对于落实新高考政策和提升地理学科地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然而,已有研究多停留在物理、历史、生物等科目的选考因素研究,对选考地理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且关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办学层次、办学性质、成绩、优势科目的高中生选考地理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更少。论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主成分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研究高校本科招生专业要求对选考地理的影响,分析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科目选考意愿,揭示不同办学层次的高中生选考地理的影响因素,提出不同利益相关者增强高中生选考地理意愿的对策。研究结论如下:(1)关于高校本科招生专业要求对选考地理的影响。在高校本科专业中,首选“物理”可报考的专业点占97%以上,首选“历史”仅可报考52%左右的专业点;再选要求中,“无科目要求”可报考专业点约占80%以上,“必选1门”限考要求的专业点约占10%,“2选1”限考要求的专业点约占9%,“2门必选”限考要求的专业点低于5%。再选要求中,“选考地理”可报考的本科专业较广,“限考地理”的专业较少;地理科学类专业对地理科目要求较高,其次文学类、管理类专业对选考地理的需求也较大。(2)关于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科目选考意愿。“选考地理”人数位居再选科目的第2名,占选考人数的54.78%。“大文大理”、“两理一文”是学生选考的热门组合,以“历史”为搭配的“两文一理”组合选考人数整体较少。物地化、物化政、物地生是选考的热门组合,历地生、历生政、历地化、历化政、历化生则是选考较为冷门的组合。(3)关于高中生选考地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影响高中生选考地理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兴趣与学科实用性(29.86%)>社会群体(26.45%)>自身学习基础及其效能(21.50%)>报考要求及专业录取率(15.69%)>教师魅力及授课方式(14.31%)。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学校中,经济一般区域的学生受教师魅力及授课方式的影响稍低于经济较好区域。不同办学层次的学校中,未定级学校的学生受学习基础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最大,其余依次为省三类、省一类和省二类学校。不同办学性质学校中,公办学校的学生受社会群体的影响稍高于民办学校。不同性别的学生中,男生受学习基础及自我效能和社会群体的影响都高于女生。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中,上等成绩的学生受学习基础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最大,其余依次为中等偏上、中等、中等偏下和下等成绩学生。不同优势科目的学生中,擅长地理受学习基础及自我效能和报考要求及专业录取率的影响最大。(4)针对高中生选考地理的影响因素,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提出增强高中生选考地理意愿的对策分别为:高校要加强人才选拔的主导作用,强化本科招生专业与报考组合的契合性分析,增设冷门选考组合的要求。中学要完善选考方案,凸显地理学科地位;优化师资力量,满足不同选考需求;强化家校协作,加强新高考政策宣传。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需求;优化地理特色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要加强自我认知,挖掘自身优势;提高获取各方信息的能力。
其他文献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译者选择美国作家墨菲的著作《让生活充满活力:极简方式带来无限能量、助力快乐人生》第四章—工作赋能作为源语文本,这一章节主要探讨了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怎么做才能让工作有意义,对读者有较大的指导价值。根据纽马克的文本分类,该源语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翻译信息类文本时,译者要以读者的语言层次为标准,力求通俗易懂,必要时还可以对原文
学位
第一次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以下简称“青创会”)于1956年3月15日至3月30日在北京召开,它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与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一次业务培训会议。它以培养青年作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组建新中国以来第一批符合意识形态的青年作家队伍为首要任务。“青创会”的与会人主要由政治界领导人、文艺界领导人以及各地区的青年作家代表构成,同时国内主流报刊对“青创会”也进行了全程报道并发表了重要社论。1
学位
新课标背景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已不再适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创新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同时,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合适的教学模式的选择也非常关键。主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新型模式的全面构建与实践研究便显现得极为重要。7E教学模式的7个教学环节Excite,Engage,Explore,Explain,Elabor
学位
<正>既往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访视的护理以病房或者手术室护理为主,但是由于普通病房、手术室护士的排班时间不同,每天轮换,护患之间的信息交流过于零散,降低了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认知水平[1];并且骨科手术类型繁多,常规术前访视内容、职责、标准不明确,导致患者术前准备完成度、护患配合度不足[2]。我院近年来应用病房-手术室一体化术前访视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保持护理和信息互通,更加注意患者自我认知度和
期刊
家庭物理实验大多数以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家中自行动手操作或者在室外进行观察。其优势在于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以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本研究通过文献法,查阅梳理了国内外家庭物理实验的研究现状。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生态化物理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实验的开展与设计时遵循科学性、安全性、针对性、简洁性、趣味性的原则,从多方面选取初中家庭物
学位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贵州省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不再分文理科,实行“3+1+2”模式。新高考改革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选择权,但学生普遍缺乏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加上对各学科课程缺乏了解,在选科过程中存在盲目、不理性等现象。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学科课程的认知、培养学生生涯意识、树立长远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科决策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是目前
学位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知识分子书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1990年代”作为格非构建知识分子的“江南”空间的时代语境,也是《江南三部曲》中的重要叙事年代。因此,“1990年代”成为本文不可绕开的语境前提,由此,本文首先对“1990年代”与格非的知识分子书写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后设的视角,以空间作为分析方法,主要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概念作为全文的理论构架,研究格
学位
明清至民國時期山西地區對聯抄本是民間手寫文獻的一種。它保留了極爲豐富的俗字,如實呈現了這一時期的民間用字情況,對研究明清俗字及漢字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論文從中選取七本具有代表性的對聯抄本作爲主體研究材料,對其中的俗字進行研究。整理和1錄字形是俗字研究的基礎。論文在附錄部分1錄了對聯抄本中的1190個俗字,爲論文對俗字的描寫與分析提供了參考材料,也爲近代漢字字形庫增補了字形材料。論文運用漢字構形學理
学位
随着汉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教师不仅要考察其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更要关注其语言表达的切题性与得体性。在对外汉语写作中,无论是何种体裁的文本,都离不开对主题的评述。如果汉语学习者在写作中能够恰当地使用评价话语,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概括、描述和评论主题的能力,使语篇内容能够自然展开,作者能够顺畅地表明立场,传递观点。本文以评价系统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写作中的评价话语为研究对象,考察汉语学习者在同
学位
哥尔斯密的《世界公民》作为“东方信札”体裁的代表作,是中英关系交流史上的重要一笔。研究者在论及《世界公民》时通常围绕启蒙时期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展开讨论,而中国形象也常以正面或负面被进行简单的二元划分,进而形成了一套共通的评价体系,即仅从文本内容出发,以哥尔斯密使用的词语和显露的态度作为评判的依据。在这些有关“中国形象”的研究中,哥尔斯密被“隐身”了,他的创作历程、生活状况以及个人身份认同等方面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