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藏变形颗粒暂堵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7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致密油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暂堵转向技术有利于增加泄油面积,改善压裂裂缝井网。但是,目前暂堵剂存在突破压力梯度小、压裂液滤失量大、降解性能差等问题。本文基于自主研发的变形颗粒暂堵剂体系,评价该变形颗粒暂堵剂的性能。利用甁试法,考察不同配方暂堵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膨胀倍数及降解性能,结合甁试法和黏度测试,考察不同粒径、配方、矿化度、p H值、温度对暂堵剂膨胀倍数和降解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岩心驱替实验,通过改变注入压力、膨胀倍数、矿化度,考察该变形颗粒暂堵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突破压力梯度和储层伤害性。基于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变形颗粒暂堵剂体系,通过改变暂堵剂的粒径和单体配比,优选出在不同矿化度、压力、粒径组合等条件下膨胀倍数大、降解性能好的变形颗粒暂堵剂体系。静态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当交联剂浓度低,单体配比为3:7时,温度在65℃时,膨胀性能和降解性能均达到最佳。随着温度的增加,暂堵剂的膨胀倍数增大,降解时间减少,在150℃的高温下,仍然表现良好。在矿化度对该体系影响不大,可见该暂堵剂对不同矿化度地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通过驱替实验结果发现,该暂堵剂耐压能力高达133MPa/m(岩心尺度),且突破压力梯度高,具有可变形的性质。降解前与完全降解后对比,岩心渗透率改变不大。
其他文献
塔河油田具有超深、超稠、高盐、高硫化氢和高沥青质的特性。目前主要采用掺稀为主的开采方法。但随着稠油开发的逐步深入,稀油资源日益短缺;在掺稀过程中轻组分增加,破坏原油胶体的稳定性,容易导致沥青质析出,堵塞井筒,影响原油的高效开采。本文针对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过程中的掺稀量和稠油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从原油组成、温度、压力等方面明晰了原油不稳定机理;开展了不同掺稀条件下原油稳定性研究,确定了适合塔河油田
由于粒径可控且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聚合物微球被广泛应用于油田深部调剖以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但是单一有机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微球耐温性能较差,无法满足高温高盐油藏的深部调剖要求。为此,本论文以丙烯酰胺(AM)为主要单体,并在其中引入耐温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同时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金属交联剂或PEI交联剂,制备具有双重交联结构的
交联聚合物微球因微球粒径可调,水化效果好,有弹性耐剪切,不易吸附等特点一直被诸多油田作为深部调剖剂来应用。近年来,安塞油田随着开发,大部分储层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呈现微裂缝发育,导致水驱效率降低,微球调剖工作量加大。为了明确微球与安塞油田地质条件的匹配关系,进一步增加微球体系的驱油效果,本文研究了安塞油田使用的四种微球的理化性能以及其对不同性质岩心的封堵驱油性能。通过激光动态光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选择有受众基础的文本改编成电影,可以降低一定的市场风险,所以历来中国古典名著都是电影业的香饽饽,尤其以《西游记》为甚。在对传统文本改编的过程中,跨媒介改写势必会对原著精神产生一定的重构,也由此为传统经典注入新的内涵。本文以《西游记》原著以及改编的电影为案例,通过对其改编的历史脉络、美学表征以及受众市场的研究,分析西游记题材在近年来的电影市场中粗放增长的原因,以期使电影从业者能
随着世界各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泡沫驱油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泡沫驱流度比可控,封堵效果好,驱油效率高,是国内外大型油田广泛应用的一种三次采油技术。因此,良好的静态稳定性和较高的流变性是提高泡沫驱油效率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选用平均粒径为20 nm的四氧化三铁颗粒为原料进行了表面疏水改性,并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进行复配,旨在揭示改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的稳泡机理
海拉尔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区域。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储层埋藏深、构造发育而且储层类型多样,压裂时易出现砂堵。为了进一步优化主压裂设计,提高大庆海拉尔油田压裂砂比、降低砂堵率,获得较好施工效果,在施工前必须明确海拉尔油田压裂地质特征及特征形成机理。采用偏光显微镜鉴定、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和X-射线衍射黏土矿物含量分析实验分析了储层的岩石类型和矿物成分特征;通过岩样薄片鉴
随着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的不断深入,水平段动用不均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在水平井蒸汽吞吐汽窜调剖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汽窜未能与出砂后的物性变化紧密结合;目前的汽窜调剖大都是笼统调剖,没有针对性;调剖体系和段塞设计主要依靠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物理模拟实验及油藏数值模拟来开展相关研究。针对水平井蒸汽吞吐后地层物性的变化问题,通过填砂管模拟地层蒸汽注入及稠油流动。结果表明,井间区域稠油开采后在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层位是目前中国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层位,同时也是我国海相的页岩气的优选的探测区域。明确页岩富集的控制因素,创新页岩气富集评价的方法是页岩气选区的主要工作。论文以长宁、威远及焦石坝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在调研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非常规油气地质及沉积学等基础地质理论为依据,利用野外露头、地震测井录井资料同时结合TOC测试、Ro测试、全岩衍射分析、N2吸附实
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决定着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并对气体在页岩中的储集和运移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有机质孔隙可为页岩气提供大量的储集空间,而陆相页岩有机质组分多样,针对不同组分有机质孔隙结构演化特征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川东北地区侏罗系自流井组陆相低熟页岩样品开展热模拟实验,并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热成熟度下不同组分类型的有机质孔隙结构进行观察,同时获取川东北地区自然演化剖面上不同成熟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是油气资源探测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页岩含气性预测方面研究较为薄弱,制约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本文以川南地区3口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井(H201井、L202井、H202井)和川东北地区1口自流井组陆相页岩气井(YL4井)的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TOC分析测试、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了含气性的控制因素,明确了高含气页岩测井响应,并且分别采用了回归分析法、干酪根校正法、双水模型、分类